拒绝嫁给权臣后 第349节

作品:《拒绝嫁给权臣后

    不过想想也是,这么多年的蹉跎,也没有让二姑娘忘记本心。

    她以血书为状,势要为亡母讨回公道,能有这份气性的人,骨头自然是硬的。

    这也是顾夭夭今日,过来的目的。

    从一开始对二姑娘的怜惜,到现在的欣赏,所有才想出手,给她寻一个后半身的安顿。

    因着外屋太冷了,二姑娘起身后,便将顾夭夭迎进了里屋。

    顾夭夭一进去,便瞧见了放在桌子上的窗花。

    各种各样,倒是精巧,“这些都是你做的吗,比外头卖的还要精致。”

    “是,民女做的,若是夫人不嫌弃,赠与夫人。”二姑娘想了想,如今陶县令获罪,她便连那些村妇之后都比不得,是以,该自称一声民女。

    原本,这只是客套的话,可顾夭夭却真的挑了起来,选了两对让夏柳收起来,嘴里还说着,“那我便不客气了。”

    二姑娘紧绷的心,突然松懈了下来,便是连唇角都忍不住时勾了起来。

    今年因为出事,便是到了现在,她都没有年跟的感觉。

    此刻,看着顾夭夭仔细的看着自己的剪得窗户,突然间,年味便重了。

    “对了,你可会剪人的小像?”顾夭夭抬头,想到了什么,一脸殷切的问了句。

    二姑娘愣了一下,随即脸有些红,“若是夫人不嫌弃,民女可是试试。”

    听了这话,顾夭夭立马点头,让二姑娘坐在对面,瞧着她的样子给剪下来。

    自然,剪了顾夭夭的小样,也少不得剪叶卓华的。

    顾夭夭都想好了,这两张小像便贴在灯笼上。这样,便是在灯笼上,她们也是,成双入对。

    二姑娘没见过叶卓华几面。再说了,就算见了,叶卓华的官威太大,她都不敢直视。

    是以,叶卓华的小像剪的并未有顾夭夭的那般精细,只是瞧着,是个一脸严肃的男子罢了。

    可顾夭夭并不嫌弃,让夏柳取了两张纸,将小像小心的夹在纸里。

    二姑娘一直觉得,京城的夫人高高在上,说是庙里头供着的菩萨无异,虽说前两次见顾夭夭,顾夭夭对她态度温和,可却还是有一种距离感。

    只有到现在,看顾夭夭笑的欢喜,她才有一种,不真实的烟火味。

    原来,京城的夫人也没有长的三头六臂,就跟寻常的夫人一般。

    “你往后,有什么打算?”在二姑娘失神的时候,顾夭夭突然从旁边问了句。

    二姑娘一时间,竟不知如何回答。

    打算?

    她还从未想过,能活着便成。不过,就她这身子,其实死了也不大要紧。

    “我过些日子,便要回京城了。所以,处理事便想着快些。”顾夭夭从旁边解释了句。

    二姑娘不明白顾夭夭说这般话是什么意思,莫不是嫌自己占着县令府的地方,想着,扑通一声又跪了下去,“夫人放心,一会儿民女便离开!”

    看着她误会自己的意思,顾夭夭无奈的摇头。

    夏柳从旁边将二姑娘给扶了起来,“我家姑娘的意思是,要给你做主。”

    “做主?”听了这话,二姑娘的眼眶忍不住红了,可想起大夫的交代,生生的将眼泪憋了回去,“谢夫人恩情,只是,民女已经得到想要的了。”

    所有人,有得了她们应得的报应了。

    “那你呢,你与贾丛海呢?”顾夭夭干脆将话给挑明了。

    女儿家的心思,她自一眼都瞧明白了。

    提起贾丛海,二姑娘的眼睛一亮,可随即又黯淡下来,“民女现在的身份,不敢再奢求其他。”

    二姑娘想,其实大姑娘说的也有道理,不定她便会入了奴籍。

    人家贾丛海是那么大的管事,跟着的又是这么大的官,自己,如今配得上?

    二姑娘到底还是有些稚嫩,什么心思都放在了脸上,“好妹妹,奴婢刚才都说了,主子是要为你做主。”夏柳在旁边笑着说了句。

    若真的嫁了,顾夭夭亲自为她们做媒,哪里还有配得上配不上的说法。

    只是,想起下头人查到的事情,夏柳却也琢磨不准了。

    不过,这种事,还是说清楚的好。

    恍然间反应过来,顾夭夭说的做主,也许并不是做成亲的主。

    若真是两情相悦,自不用顾夭夭出面。

    今日,与其说是做主,倒不如说,顾夭夭已经下定决心,要为二姑娘撑腰了。

    听了夏柳的话,二姑娘便不再多言,可从她的表情上来看,自是愿意的。

    让贾丛海入府的话,夏柳着人传出去没一会儿,人便已经到了。

    要见外男,自然不好里屋,顾夭夭让人将外头的屋子点了炉子,待贾丛海出去后,便领着二姑娘出来见人。

    “见过东家,二姑娘!”贾丛海见到人后,弯腰抱拳,先见礼。

    二姑娘忍不住往贾丛海那边看去。原来,只觉得,贾丛海见礼,也这般的好看。

    “免了!”顾夭夭坐定后,抬手让贾丛海坐在一边。

    贾丛海坐下后,接着下头的人便上了茶。

    只是,贾丛海的手还没有碰到杯子,便听着顾夭夭说了句,“贾管事就没有事,同我说吗?”

    顾夭夭声音淡漠,听不出喜怒来。

    可贾丛海却不敢怠慢,赶紧站了起来,“回东家是有的,小人与二姑娘原是认识的。”

    他想,都到了这个时候,顾夭夭一定应知道,二姑娘怕是也将他们的私交说上一二了。

    顾夭夭摆了摆手,“我说的不是这个,来,聊聊你家私盐的事吧。”

    话,说的轻缓。

    却让贾丛海脸色一变,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东家明鉴。”

    话这么说着,可却不由的看了一眼旁边坐着的二姑娘。

    自然觉得,这话定然是二姑娘说出来的。

    二姑娘触及到贾丛海的视线,连连摆手,差点忍不住站起来解释,她从未同顾夭夭提过这般事情。

    顾夭夭重重的将茶杯放在桌子上,“你瞧她做什么,我在问你,李公子!”

    干脆,直接挑明了贾丛海的身份。

    原本,顾夭夭一开始以为,是贾丛海在帮二姑娘。

    可到后来,叶卓华说,他派去打探的人,都折在了西山。

    顾夭夭这才察觉到事情的不对,叶卓华都打探不了的西山,二姑娘那个闺阁姑娘如何知晓?

    即便,在府内知道了知府与陶县令所密谋的东西,可她如何能画出去西山的小路的地图。

    就算,她是平城的本地人,小时候去那里玩过,可是她自己也说了,先夫人去了后,她被关了好些年,再后来不关了,她一个姑娘家,没事去西山做什么,难不成是为了,为民请命?

    所以,这条小道,一定不是二姑娘所能知道的。

    后来,顾夭夭让人去查了平城人做买卖的底案,其中原来同二姑娘定过亲的那家人,便就是一家买卖人。

    只是,上面说他们做的茶叶生意,可按照记录来说,平城这边没有茶叶,要去外头贩,这一来二去花销便大,利润便小了。

    可是,这李家在平城也算是富饶之家。

    所以这定过亲的李家,定然还做着不可言说的生意。

    再后来,说着这家遭了灾,全家人都下落不明。可是,平城志上,并未记录近些年,受过什么大灾。

    旁人都没什么大事,只一个商户受了灭门灾,未免也太牵强了。

    再则说了,二姑娘一个闺阁姑娘,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如何能同外头商户熟识?除非,他们原就是故人。

    看贾丛海还不吱声,顾夭夭不耐烦的说了句,“莫不是,非要让我问了孙管事,你才肯认下?”

    这铺子盘了不过几月,孙倚君那边也是警惕的,将管事们都调换了一下,就怕与旧奴有龌蹉。

    贾丛海能来平城,必然不会是意外。

    当初他如何说服的孙倚君,顾夭夭的一封信,便就能查的清清楚楚。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贾丛海自然再没有嘴硬的必要了。

    他垂下头,终是应了下来,“罪人,见过东家。”

    无论他家里受了何种罪过,可贩卖私盐这就是死罪,无可逃脱。

    贾丛海这一跪下之后,便就将陈年旧事提了出来。

    他家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茶叶商,诚如顾夭夭所言,贩卖茶叶路途遥远,其实银钱赚的不是很多,其实也就是个糊口的买卖。

    偏偏有一次,适逢大风,车里取茶叶的马队,在过山路的时候,惊了马,连人带货全都掉下了悬崖。

    这下,不仅损失了进货的银钱,那些家里的长工出了事,也得给人家赔偿,他们哪里有这么多银钱,祖父一惊之下,直接晕了过去。

    等醒来,便成了口不能言手足不能动的样子,日日得用药吊着。

    这更是让他们,已经落魄的家里,雪上加霜。

    可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被父亲碰巧发现了西山的盐矿。

    他们也不敢宣扬出去,每日晚上过来烧盐,可此事,到底还是泄露出来,被陶县令发现。

    他们家本就是善家,时常布粥与衙门有交情,再加上苦苦哀求,才让陶县令生了怜悯之心,让他们一定要将盐烧好了,又给寻了门路,卖了出去。

    不过,却也提前说好,他们做私盐,只是为了渡过难关,主要的买卖,还是得做茶叶的生意,等着过了年关,自然是要将盐矿,上报给朝廷的。

    他们家自然感恩戴德的感谢,后来还主动求得陶县令,结儿女亲家。

    这才有了,他同二姑娘的这门亲事。

    第232章 分外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