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作品:《[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

    秦念默默删掉话题框里的字。

    果然是老流氓,比刘彻拉得下脸,所以会更积极地左右话题。

    这很符合汉高祖的人设。

    她都打算话题转到萧何身上,再开一波嘲讽了。

    【秦念:说。】

    刘邦看向诸位重臣,萧何等人皆低首。

    他们知道陛下要问什么。

    十日间,陛下多次召他们朝议,就是在私下讨论此事。

    只是一直没能商讨出结果。

    正是如此,才会在天幕异动时,他们恰好就在宫内。

    【刘邦:推恩令下,宗室的权力不断被削弱,是否最终会无以拱卫中央?】

    虽然秦念讥讽过无能的皇帝才会使用分封制。

    但刘邦早就认清现实——

    大汉如今确实需要分封制。

    至少在话题轮到始皇帝,且秦念给出秦不会二世而亡的谏言之前,大汉必须郡国并行。

    ………

    刘彻盯着天幕。

    他原以为高祖的疑惑,他作为后世皇帝也能作出解答。

    万万没有想到,高祖问的是分明是他施行的推恩令,他竟然无法作答。

    “千古奇谋推恩令”。

    得秦念如此盛誉的政策,是高祖在杞人忧天,还是他低估了高祖的深谋远虑?

    ………

    秦念倒是不觉得刘邦所问有多高深。

    虽然是沉浸式扮演,但扮演者说到底还是有着现代人的眼界与思维。

    只是在使用这些思维的时候,要尽量不违背人设。

    【秦念:这个问题,应该由刘秀来回答才对。】

    第33章

    刘秀沉思许久。

    王莽得以篡权的最大原因, 就是主弱臣强,且刘姓宗室皆被削弱到无以与外戚形成制衡。

    是故他一直在想办法限制外戚专权。

    但他也不会因此否认推恩令。

    事实上,刘秀虽然没有在明面上继续使用推恩令, 但依旧在以各种方式削弱诸侯。

    ………

    刘邦再度意识到刘秀的特殊。

    不难看出,目前群内的刘姓皇帝中,应是这般传承:

    刘盈、刘恒、刘启、刘彻、刘弗陵、刘询。

    但刘询之后却不是刘秀。

    从秦念先前的言辞中可知,必有“真信以德治国”且“排名相当难看”的汉帝位居其中。

    如今秦念又让刘秀来回答这个问题……

    刘秀必然是中兴之主。

    ………

    刘彻眉头紧锁。

    他原以为以推恩令削弱诸侯,就可以高枕无忧。

    可观秦念与刘秀之言,分明是由于推恩令对诸侯的削弱,宗室无法威胁中央的同时,也同样无法拱卫中央。

    以至于出现周文王这样的“至德之臣”“三分天下有其二”。

    若无刘秀,大汉或许就是下一个“殷商”。

    既然如此, 秦念又为何盛赞推恩令?

    ………

    韩信一事让秦念尝到了甜头。

    她这是日薪, 又不是按码字数赚钱。

    能够抛出去的问题, 何必自己亲自作答?

    尤其是刘邦这个问题,稍有不慎就会违反规则二——即提及与话题无关的历史。

    这种扮演群,她的角色虽然最为特殊,是唯一的虚构皇帝。

    但其他人总不能只起个凑人数的作用。

    秦念再看了眼完全不吱声的其他朝代的皇帝, 有点怀疑他们今天在不在线。

    【刘秀:削则无法拱卫中央, 不削直接威胁中央。】

    刘秀思考的时间有点长, 长到秦念都开始打字。

    拿那么高的日薪,肯定不能坐视聊天群冷场。

    但在她完成敲字之前,刘秀已经作答。

    ………

    看到刘秀的回答,刘邦了然。

    他问出这个问题其实就与后世有汉帝“真信以德治国”有关。

    有这么一个愚蠢的后代,必然会使得主弱臣强。

    刘邦认为在这种情况下, 只有强大的刘姓诸侯国才能拱卫汉室。

    然而刘秀的回答, 却是依旧支持削弱诸侯。

    同姓诸侯之乱, 竟然严重到这种地步?

    如此看来,推恩令现在就可以推行。

    但刘邦还是决定再度询问秦念。

    刘秀也只能看到他之前的汉室,但秦念却能看到刘秀之后的大汉。

    甚至知道汉室因何而亡。

    【刘邦:原来如此。秦皇,你又如何看待推恩令?】

    秦念眼神死。

    她以为刘秀的回答就能结束这个话题,刚把与推恩令有关的回答删完。

    结果刘邦还继续问。

    这位打工人,用不用这么较真?

    【秦念:没有完美的政策,皆有其利弊。每个朝代都有最适合自身的治理方式,推恩令就是最适合汉朝的政策。】

    诚然,推恩令削弱了刘姓诸侯。

    于是西汉亡于外戚,而东汉亡于刘姓诸侯失权后接替权力真空的世家门阀。

    但西汉存续二百一十年,东汉一百九十五年。

    如果不削诸侯,后果可能就是晋朝。

    西晋五十一年、东晋一百零三年。

    加起来都比不上东汉,这就足以说明诸侯之害胜过削弱宗室。

    更别说八王之乱严重削弱华夏,五胡乱华因此而起。

    秦念没有详说如何规避弊端,因为封建王朝过于依赖君王个人的能力,就注定无法规避所有弊端。

    外戚、宦官、权臣、武将、藩王、门阀……

    皇帝无法正确把控权势时,权力就会被其他人窃取,最终酿成华夏史上一次次政权更迭。

    这是封建王朝的固有弊端,明君或许能延长王朝寿命,但封建王朝终将走向衰亡。

    ………

    “大汉又是因何而亡?”

    刘邦摇摇头。

    这个问题果然被天幕所阻。

    若是天幕选择的“话题”将是汉朝末帝,或许就能得到答案。

    但目前来看,是十日一次话题,暂时也无法得知其选择话题的规律。

    若是最坏的结果,即汉朝末帝是数百名皇帝中的最后被提及的人,那或许就是十年后——

    刘邦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

    【刘邦:可有万世之王朝?】

    嬴政骤然凝神。

    他想要万世之王朝,结果却是大秦二世而亡。

    这个篡秦的汉朝竟敢有此问?

    不只是他,群里所有皇帝都在等待秦念的回答。

    ………

    串戏了吧?

    秦念看着这个“万世之王朝”,怀疑刘邦拿错了剧本。

    这不是始皇帝的台词吗?

    怎么会是刘邦在问?

    【秦念:看看声誉榜上的各式姓氏,难道还得不出答案吗?】

    万世的封建王朝?

    在秦念看来,这简直就是个恐怖故事。

    【李世民:你认为自己创立的王朝也无法万世?】

    李世民还以为这个问题会被天幕所阻,却意外地成功问了出来。

    或是这种问题不涉及真正的史实,故而没有违反规则。

    作为皇帝,李世民当然也曾期盼过大唐万世。

    但他熟读史书,知道这只能是期盼。

    等到天幕出现,李姓皇帝的数量都已成定数。

    如今见秦念如此轻易就否定万世之说,李世民方忍不住发问。

    难道是始皇帝的万世亡于二世,故而秦念不作此想?

    【秦念:比起如同死水一般的稳定,朕更喜欢变化。若变化对华夏万民有益,朕乐见改朝换代。】

    又是石破天惊之言。

    甚至比扬言“垂拱而治的皇帝应该禅让”更为惊人。

    这是面对天下人的天幕。

    这简直就是在鼓动天下人造反!

    若是常人出此言,就算是容人之量高如李世民也很难容之。

    偏偏此人也是皇帝,还是后世的皇帝!

    【朱元璋:嬴政,你对此没有异议?】

    朱元璋盛怒!

    他不可能容忍这种视社稷为儿戏的说法。

    但真要找秦念本人争辩,对大明的未来不甚了解的朱元璋非常清楚:

    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就连在声誉榜排第二的刘彻都落于下风。

    他又怎么辩得过秦念?

    于是他找上了始皇帝嬴政。

    ………

    秦念“嘶”了一声。

    这种被叫家长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就算是沉浸式聊天群,代入感不至于强到这种地步吧?

    【嬴政:……】

    在看到这串省略号时,秦念脑海中勾勒出一个沉默寡言的高冷帝王形象。

    嬴政是真的极少发声。

    李世民偶尔还会刷一下存在感,刘彻更是经常冒头。

    唯有这位惜字如金。

    不过这沉默是什么意思?

    从人设来说,总不可能是赞成她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