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作品:《[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

    【刘彻:宗室女有意和亲者,皆可上书自请入长安。】

    大秦没有公主和亲的必要。

    嬴政看上的地方,自会有秦军去取,何需送宗室公主与异族联姻?

    况且大秦不封诸侯。

    ………

    刘邦艳羡。

    刘彻此言,分明是欲以大汉之势扶持和亲公主。

    说是“有意和亲”,分明是“有意争权”。

    但他不能这么做。

    如今大汉为守势,和亲公主难以得到优待,更遑论争权。

    ………

    刘启同样无法采用这种方式。

    好在他的太子就是将会说出此话的刘彻。

    不会太久。

    ………

    李世民此时并无与人和亲之念。

    但看到刘彻此言,李世民竟亦是有些意动。

    他想起了“傲慢无礼”的汉朝使者们。

    但大唐不同于大汉。

    汉朝初通西域,仍需面对强敌匈奴。

    让公主去和亲争权,是不得已之选。

    今岁他命李靖出师塞北,仅数月遂复定襄、常安之地,大唐疆域拓展至大漠。

    西域之地,李世民亦要收复。

    和亲这种方式,对于大唐来说太慢了。

    ………

    武曌眉头紧皱。

    她从未用公主去和亲。

    但此时突厥默啜可汗助平契丹有功,请求以女儿与大周和亲。

    武曌本决意让内侄武延秀前往突厥迎娶其女。

    但见秦念之言,她不得不怀疑默啜的目的。

    ………

    赵匡胤尚未实现一统,无和亲之念。

    即便一统,赵匡胤也不会让公主们与异族和亲。

    汉唐常与异族和亲,然和亲之事只能缓和一时,异族终究会复叛。

    但此番汉武帝时的和亲公主不再是单纯去和亲。

    赵匡胤不知道这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他能确定的事情,是此番“密谋”必然会为异族所知。

    这也是好事,应不会再有异族敢向大宋求娶公主。

    大宋不以分封治国,不会分封诸侯,也不会让公主去和亲争权。

    ………

    大明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国,送公主去和亲就不在朱元璋与朱棣的考虑范畴。

    华夷之辩在大明为重中之重。

    但二人并没有因为汉武帝的和亲之举而加以轻视。

    时势不同。

    汉武帝之时,汉朝对匈奴才异攻守之势,张骞初通西域。

    此时汉朝绝无可能直接攻占西域诸国。

    【刘弗陵:刘病已,朕已决定效阿父之举,你为何意?】

    刘弗陵突然主动找刘病已说话,是因为他见到了刘病已“本人”。

    刘病已正被养育于掖庭,故而能在短时间内前来觐见只比他年长三岁的陛下。

    两人相谈甚欢。

    刘病已常常离开皇宫在外游玩,结识了许多市井之友,有着许多刘弗陵所未有的见闻。

    刘弗陵也才十五岁,他幼年登基,又过于早慧,身边未曾有能交心之人。

    今日竟是与刘病已一见如故。

    于是同议天幕之言时,刘弗陵灵机一动,询问总是不出言的年长刘病已。

    此时四十一岁的刘解忧闭目片刻,再睁开已是寻常神态。

    “我已许久不见冯嫽,甚是思念。欲修书一封,让她前来与我相聚。”

    冯嫽是她的侍女,常代表她访附近诸国,各国君臣都称呼她为冯夫人。

    后来冯嫽嫁给了乌孙右大将为妻。

    如今刘解忧欲要争权,冯嫽将是她最重要的助力。

    “我已久未拜见公主,很是想念她。”

    冯嫽与丈夫道别,驰马而去。

    她随公主来乌孙二十一年,深知公主向汉之心。

    纵有身死之危,她也要助公主行此大事!

    【刘询:……亦然。】

    五十岁的刘解忧轻轻叹了口气。

    “我离开大汉已有三十年,实在想念故乡的人与事,去请常校尉过来,我要问他一些事。”

    常惠正与昆弥翁归靡交谈,愁容满面。

    翁归靡听得右夫人要召见常惠,连忙让人领常惠过去。

    汉帝派常惠为使节,护送乌孙军与五路汉军一起攻打匈奴。

    乌孙大胜,但是常惠跟随他回乌孙时,官印、绶带、节杖都被人偷走了。

    翁归靡正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汉使,刚好夫人召见常惠。

    常惠离席,翁归靡这才能与部下尽情庆贺这场胜利。

    匈奴再也无法威胁到乌孙!

    “常校尉,你可知我为什么要见你?”

    常惠望向天际,又向东方行揖礼。

    刘解忧笑道:“我听说你的印绶节被乌孙人盗走了。”

    常惠则是苦笑。

    丢失印绶节,这是死罪。

    “请你回去禀告陛下,我需要……”

    常惠一一记下。

    【秦念:除了和亲之外,与匈奴作战还需要良马。西域大宛国有一国宝,名为汗血宝马。】

    提及汗血宝马,是因为秦念将要描述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汉使们。

    可以说汉朝的使者,就是在汉武帝时开始发生异变。

    虽然还没有异变到傅介子这个程度,但武帝的汉使们就已经不只是单纯的出使了。

    ——傅介子名言:“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

    【刘彻:朕亦听闻张骞言大宛有良马,出汗如血,它们的祖先是天马之子。】

    【秦念:汗血宝马正是得名于张骞之言。】

    “秦念必是要言及如何攻伐大宛。”

    刘弗陵对刘病已说道。

    他并没有将此言道于天幕,毕竟他和阿父不同。

    阿父不在乎民心,但刘弗陵很在乎。

    每次看民心榜排名下跌都心慌。

    像这种猜测之语,猜对还好,若是有误岂不是为万民所见?

    刘弗陵也不好与霍光说这种事,恰好刘病已比他年幼,正是可以相谈的对象。

    十二岁的刘病已很是无奈。

    其实他更想像将来的自己那样保持缄默。

    但不能。

    “秦念好讥诮,应会提及李广利之事。”

    【秦念:说起来,刘小猪你的喜新厌旧还真是贯彻始终,连马你都能喜新厌旧。】

    【刘彻:?】

    刘弗陵连忙捂住嘴。

    就怕笑出声来,显露于天幕之上。

    ………

    刘彻已经能无视“刘小猪”这个他极为不喜的称呼。

    但对马喜新厌旧从何说起?

    【秦念:乌孙以千匹马求尚翁主,你觉得乌孙马很好,给起名“天马”,作《天马歌》。】

    【秦念:等得到大宛马,觉得这马更好,就给乌孙马改名“西极”,改称大宛马为“天马”,又作一首《天马歌》。】

    【刘彻:……无关紧要之事毋言。】

    【刘彻:大宛马好在何处?】

    秦念笑出声。

    这刘彻的人设是真的好玩。

    【秦念:极高的短距离冲刺速度、高耐力适合长途跋涉、适应沙漠山地草原各种地形、可稳定繁衍优质后代。】

    【刘彻:朕欲取之!】

    不仅是刘彻,就连嬴政都十分意动。

    西域大宛国的汗血宝马,竟如此适用于与匈奴作战?

    ………

    霍去病目光灼热!

    他少时就极为得陛下重视与喜爱,吃穿用度无一不精。

    就连出征时,陛下都会为他准备数十辆车的物资。

    此次远征塞外,已经到了狼居胥山,这些物资都还有很多没用完。

    若陛下得汗血宝马,必然会赏赐于他!

    【秦念:你确实去取了。得知汗血宝马在大宛的贰师城后,就派车令等人带着千金和金马去换马。】

    【刘彻:大宛竟敢不换?】

    秦念给这位扮演刘彻的打工人捏了把汗——

    违规了啊!

    她还没说这次交换的结果,刘彻怎么就把话题拉到“大宛不换”了?

    元狩四年的刘彻怎么可能知道十几年后换马失败?

    希望甲方不要因为这么一个小失误,就把他给换了。

    秦念很喜欢这位打工人对汉武帝的扮演。

    不过她自己都不确定能不能签明天的合同,帮不了别人。

    只能假装没注意到这个失误。

    ………

    刘彻已经对秦念的为人有所了解。

    如果成功交换,秦念就不会突然停下来等他的答复,而是会一道说完。

    未能换得汗血宝马,比起怀疑是自己派去的人出了问题,刘彻更愿意怀疑是大宛不肯换马。

    故直接质疑大宛。

    猜错了也就是被秦念讥讽一番,被讥讽得多了,刘彻也早就不在乎。

    在乎也无用。

    事实也正如他所猜测的这般,就是大宛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