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作品:《[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

    ………

    李广羞愧难当。

    上累先祖,必然是指先祖李信。

    秦朝,李信看着天幕,在想秦念是哪位公子的后人。

    完全没有想到这个秦念口中“李广先祖”正是自己。

    【赵匡胤:古有言李广难封。汉武帝,以李广的战功,不应该被封侯吗?】

    同为武将出身,赵匡胤对李广的境遇甚是惋惜。

    看到汉武帝多次因秦念之言改变主意,便也尝试着为其多言一句。

    天幕云“今日话题:汉武帝刘彻”。

    或许很快就会轮到他赵匡胤。

    秦念因秦朝李信出言救下李广,他帮李广美言,或许以后秦念也会为他指出大宋的隐患。

    【刘彻:秦念,你认为朕应该给李广封侯吗?】

    秦念疑惑。

    不是,赵匡胤问的封侯,关她什么事?

    因为李广的祖先是李信?

    她真有“始皇后人”的隐藏人设?

    【秦念:一朝天子一朝臣,他该不该封侯与朕何干?】

    以刘彻的人设,秦念怕她说了句“该”,李广就该在汉武帝的剧本里死得奇形怪状。

    秦念对李广谈不上多有好感,但也不至于厌恶。

    她也曾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对李广很是敬佩。

    后来才知道李广根本就没去过龙城,“龙城”指的是奇袭龙城的卫青,飞将才是指李广。

    但令秦念对他好感尽失的,则是霸陵尉一事。

    李广曾经带兵从雁门出击匈奴,结果被匈奴生擒,虽然假死脱逃,但此战损失惨重,“当斩,赎为庶人“。

    成为庶人后,某日李广返家时被霸陵尉阻拦,因为按规矩不得夜间通过此地,于是李广在霸陵亭住了一晚。

    结果后来匈奴入侵,汉武帝再度启用李广,李广让霸陵尉一起上任,然后把霸陵尉杀了,再上书谢罪。

    汉武帝肯定不能在危难之际处置李广。

    也就是说:李广借军情紧急冤杀霸陵尉,还让汉武帝不能追究此事。

    ………

    一朝天子一朝臣。

    李广的先祖是大秦的将领?

    嬴政依旧没有出言。

    【刘彻:以军功论。】

    这话就是明确表示不封。

    秦念不觉得奇怪。

    要是因为赵匡胤一句话,刘彻就改变主意,他这人设才是出大问题了。

    李广长叹了一口气。

    此次北征匈奴未建寸功,相反失期致使匈奴主力脱逃,他哪有能够封侯的军功?

    【秦念:李广的孙子李陵多大了?】

    来了。

    刘弗陵端坐。

    毕竟这事,就算是他也不能帮阿父开脱。

    【刘彻:十五。】

    刘彻皱眉。

    该不会这个李陵为替叔父报仇,故而对去病不利?

    【秦念:天汉二年,也就是二十年后,李陵带着五千步兵北上以分散匈奴的兵力,却遭遇匈奴主力。面对八万余骑,转战千里血战八日,斩匈奴近万骑。】

    以五千步兵,哪怕是“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的步兵,那也是步兵。

    对战八万匈奴,斩匈奴近万骑——

    《史记》记载是“杀伤匈奴亦万余人”,而《汉书》记载四次杀敌数:

    “杀数千人”、“斩首三千馀级”、“复杀数千人”、“复伤杀虏二千馀人”。

    也就是只有第四次计入“伤”。

    比起“杀伤匈奴万余人”,秦念更愿意说“斩匈奴近万骑”。

    在这四轮战绩达成之时,李陵“尚三千馀人”。

    也就是他顶着1:16的悬殊兵力,还是步兵对骑兵的悬殊兵力。

    打出了1:5的战损比!

    这三千多人只有四百多人逃回汉朝,是因为箭矢已绝,弓箭手只能斩断车轮辐条当武器。

    哪怕算上这三千人的伤亡,战损比也是1:2。

    李陵顶着“客场作战”“无援军”这两个超级debuff,创造了冷兵器时代,纯步兵对抗绝对优势骑兵的极限战绩!

    【秦念:而你,刘彘,勒令他出战却忘了要给他安排后援。】

    第8章

    【秦念:最终李陵箭尽援绝陷入绝境,被迫降敌。】

    刘彻懵了。

    太子被逼造反,是因为他错信巫蛊以及有奸臣作乱。

    勒令李陵北上却忘了安排后援?

    他怎么可能会犯下这种大错!

    【刘弗陵:李陵自请出战,得阿父许可。但路博德自视曾为伏波将军,羞于做李陵的后援,上书请求等到翌年春日再与李陵各领五千骑兵攻打浚稽山。】

    【刘弗陵:阿父误以为是李陵怯战,加上当时匈奴入西河,才令路博德赶往西河,及令李陵到东浚稽山南面观察敌情。】

    【秦念:你爹把路博德调去西河,那李陵的后援呢?】

    【刘弗陵:……】

    其实汉武帝做的事远比刘弗陵说出来的还要恶劣。

    不过秦念没有拆台。

    按照《汉书》的记载,李陵原先主动请战去兰干山南边分散匈奴的兵力,这个位置距居延塞仅250公里,有援兵的情况下,绝对不至于陷入绝境。

    结果汉武帝收到路博德的上书后以为李陵怯战,就勒令他前往“东浚稽山南龙勒水”,这里距离居延塞足有620公里!

    让一支五千人的步兵深入匈奴,她都不知道汉武帝是怎么想的。

    到这个位置,当李陵被匈奴骑兵发现时,他就已经很难撤离。

    有人说李陵是迷路,偏离方向才被围歼。

    但史书并没有这种记载。

    从理论上来说,领着五千步兵被八万骑兵围堵,往哪边撤只能看战况,没有撤离路线的说法。

    也有人说李陵冒进:

    汉武帝只是让待他在南麓平原观望,李陵却被匈奴堵在“两山间”,《资治通鉴》也记载李陵抵达浚稽山南后,“北行三十余里”。

    但李陵带的是步兵。

    五千步兵驻扎在平原上观望匈奴的动静?

    等死吗?

    李陵不是冒进,他是只能继续前行,依托山势才能与匈奴骑兵周旋。

    可以说让五千步兵去浚稽山南,就是汉武帝作出的灾难性决策。

    而说到这个步兵,秦念更是无语。

    李陵一开始请战的时候,汉武帝的答复是“毋骑予女”,即没有骑兵能拨给李陵。

    于是李陵答“愿以少击众”。

    等到汉武帝传诏路博德让他去西河的时候,却对路博德说“吾欲予李陵骑,云‘欲以少击众’”。

    也就是他本打算给李陵骑兵,但李陵拒绝了将要拨给他的骑兵。

    对此,秦念的评价是难评。

    但在诏书里这么胡说八道,却没有要求史官改史。

    只能说这很刘彘。

    【刘彻:这是朕的过错。】

    得知事情原委,刘彻不得不承认“晚年昏庸”这个评价。

    这就是他一怒之下忘了给李陵安排后援。

    “转战千里血战八日,斩匈奴近万骑”,李陵哪里是怯战,这分明是不可多得的猛将!

    却因他的疏忽被迫降敌!

    ………

    秦念没觉得刘彻认错奇怪。

    这也符合汉武帝的人设。

    《汉书》记载,司马迁为李陵说情后,被汉武帝以“诋毁贰师将军、为李陵游说”为名下狱。

    这个贰师将军就是李广利,原本应该是他对战匈奴主力,李陵去牵制后方。

    结果这位老哥以三万骑“得胡首虏万余级而还”,然后被匈奴围了,突围时死伤十之六七,也就是近两万骑的伤亡。

    正是因此,匈奴主力才能回头把李陵给围了。

    更离谱的是被汉武帝调走的路博德与公孙敖会师涿邪山,路上压根就没碰见匈奴——

    全去围李陵了。

    司马迁嘴李广利无功那是应该的,这能叫诋毁?

    结果被恼羞成怒的汉武帝下狱。

    后来汉武帝终于承认自己这次战略决策确实漏洞百出,就把锅甩给了路博德:

    “我本该在李陵出塞之后,再让路博德去接应。因为我预先下诏,让路博德生出了奸诈推诿之心(以至于让李陵没有援兵)。”

    这段自省也很刘彘:

    重点是路博德推诿吗?

    重点难道不是汉武帝把五千步兵调出六百二十公里开外,还把援兵这事给忘了吗?

    此外,汉武帝还派使者赏赐李陵逃回汉朝的残部。

    在这个时期,战败后逃回的军卒几乎不可能得到赏赐,甚至极有可能受到重罚。

    由此可见,至少在汉武帝看来,这场战败责任不在李陵。

    事后他还派军队北征,试图救回李陵。

    【秦念:只是降敌其实还有转圜的余地,可以想办法把人救回来。】

    刘弗陵这次是真不敢发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