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240节

作品:《[天幕]皇帝聊天群

    如今不一样。

    马骐的死期到了!

    【秦念:朱高炽,要不是规则限制,头都给你骂掉,智障东西。】

    【朱高炽:朕会立即将黄福调回交趾!亦诛马骐等人!】

    朱高炽再度面红耳赤。

    秦念为什么要在这件事上如此辱骂于他,朱高炽心知肚明。

    他将黄福召回辅助太子,也召回了马骐。

    但马骐回京没有多久,就矫诏让翰林院撰写敕文,又前往交趾采办金银珠香。

    朱高炽得知此事后大怒,责问翰林院官员为什么会相信马骐的矫诏。

    “朕安得有此言?卿等不闻渠前在交阯荼毒军民乎?交阯自此人归一方,如解倒悬,今又可遣耶?”

    但他没有诛杀马骐,也没有将他召回。

    如今看来,竟是致使交趾之乱愈演愈烈。

    【秦念:你该被骂的只有这件事吗?你居然能蠢到让一个宦官去招安叛贼,招安后让叛贼留在当地为官,使得叛贼趁机坐大!】

    【朱高炽:朕不会再议招安之事!】

    朱高炽终于明白秦念在谈及更易太子时,为何略过他不提。

    黎利竟是因此坐大,最终交趾有失!

    【秦念:朱瞻基,你算是倒血霉才摊上这么个爹。当然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割地求和的懦夫。】

    【朱高炽:……】

    【朱瞻基:……】

    朱瞻基清楚黎利看似是请求大明册封,实则就是大明失去了交趾这片疆域。

    无论黎利的言辞如何恭敬,都掩盖不了这一事实。

    【朱棣:朱瞻基!!!】

    朱棣不敢置信地望着天幕上的“割地求和”四字。

    被后世秦皇称作“懦夫”,皇太孙朱瞻基几乎抬不起头。

    他此前还以为自己只是罢边主和,结果居然还不仅于此!

    【朱瞻基:汉高祖以南越为藩属国,是因为此时征讨难以取胜,难道汉高祖应当不顾国情攻打南越?】

    见皇祖父因秦念之言盛怒,朱瞻基就想反问若是秦念面对他的处境又该如何。

    是他想割地吗?

    是他继位之时,黎利就已成大患!

    接连大败,明军已无控制交趾的可能。

    他若是继续派兵,那就是行隋炀帝之事。

    但直接说安南现状被规则限制,朱瞻基只能想办法绕过规则。

    以历史话题中的汉越自比,果真就能现于天际。

    ………

    朱棣对朱瞻基的怒火转移到太子朱高炽头上。

    居然让宦官去招安,给了叛贼坐大的时机,以至于交趾之于朱瞻基有如南越之于汉高祖!

    朱高炽连声认错。

    【刘邦:明朝的小皇帝,因后世秦皇一言,赵佗已然归汉,此时正在朝中与朕同观天幕。】

    刘邦笑意不改,这话却是在贬明以抬高秦念。

    南越的情况和这交趾明显不同。

    赵佗本是秦将,南越并非归属于大汉,是他让陆贾出使南越,劝服赵佗臣服汉朝。

    到刘彻时期就以武力灭南越国。

    这明朝的交趾,却是得而复失,甚至被秦念指责为“割地求和”。

    拿交趾比南越,乃公可不认。

    四十四岁的赵佗就在安排好国内事务后,带一队精兵快马加鞭入汉,于不久前入朝拜见汉帝刘邦。

    刘邦当时承诺继续让赵佗治理南越,甚至要封其为南越王,只是需要接受推恩令。

    但赵佗主动请辞,只求为一郡郡守。

    这种请求刘邦当然不会拒绝,诚邀赵佗在长安多待一段时日。

    【朱瞻基:……】

    朱瞻基这才确定“秦皇”指的竟然真是始皇帝之后。

    第142章

    刘盈一朝, 四十九岁的赵佗同样入朝,接见他的是吕后与汉帝刘盈。

    他也被留在长安,以待始皇帝和秦念两朝的话题结束。

    吕雉担忧此后的话题会使得南越有变, 故而暂且留下赵佗。

    她给的理由是让赵佗教导刘恒南越事务。

    赵佗求之不得。

    他自知寿数很长,往后必然要在刘恒继位之后为臣多年,甚至还会在刘恒之子刘启一朝为臣。

    能在刘恒为皇太弟时有为师之实,于他未来有大利。

    ………

    刘恒时期。

    六十五岁的赵佗同样入朝觐见,如今正在回南越的路上。

    陛下有意施行推恩令,担忧诸王作乱,让他速回南越。

    若有诸侯王作乱,他当以南越太守的身份奉诏平乱。

    ………

    刘启时期的赵佗已有九十一岁,不能再舟车劳顿, 代他捧着南越王印绶入朝的是孙子赵眜。

    如今的太子是刘彻, 赵佗心知孙子和曾孙子都是无能之人。

    这南越王之位还是不要为好。

    【刘彻:赵婴齐亦回长安——早在朕的话题结束后, 他就奉印绶入汉。】

    有汉人谈及天幕之事,丞相吕嘉将此事呈于赵婴齐,劝他诛杀樛氏,改立长子赵建德为储君。

    在吕嘉谏言后, 赵婴齐就去见了已被冷落数日的王后。

    “南越无法与大汉抗衡。难道杀了我和兴儿之后, 南越就能够违抗陛下吗?”

    樛氏心知唯一的生路就是劝大王归汉。

    唯有南越入汉, 大王才不能对她和兴儿不利,那只会让陛下怀疑大王的忠诚。

    “大王,你也能看到天幕,你早就视自己为陛下的臣子。”

    没错,赵婴齐也能看到天幕, 才会冷落王后数日。

    他在汉帝身边担任宿卫长达十二年, 早已以臣事汉帝。

    “你与安国少季……”这才是赵婴齐冷落王后的缘由。

    “你若是早逝。我与兴儿孤儿寡母在南越无依无靠, 必然为丞相所迫。我是为了兴儿的性命,才不得不交好汉使以求平安!”

    赵婴齐被说服了,他在樛氏的建议下,亲自携南越武帝玺和南越王印绶前往长安觐见。

    【秦念:朱瞻基,既然已经到了汉初面对南越的地步,那确实没有强攻的必要。只能等到国力提升之后,再去收复失地——反正你要是收不回,这割地求和的名声就永远跟着你。】

    成化年间宦官汪直想要收复交趾,结果遇上被儒家所称颂的短视官员刘大夏。

    “太监汪直怙宠贪功,谋取交阯,有旨检永乐间征调故事,大夏匿之,事遂寝。”

    先不管当时是不是出兵的时机,也不管出兵的利弊如何。

    皇帝问臣子要档案,臣子觉得这仗不能打,不是想着谏言说服皇帝改变主意,而是直接隐匿军事档案。

    就这么件事,居然被史官大肆称赞,写进史书。

    可见明朝的官员是真不把皇帝当回事。

    【朱瞻基:……朕必会雪耻。】

    朱瞻基已经明白罢边主和是错,割地求和更是错。

    黎利坐大非他之过,但失地之后不再想着如何收复失地,这就是他的过错。

    “懦夫”之称,朱瞻基实在不愿接受。

    【秦念:交趾所在的中南半岛,南部地区有着许多稍作开发就可以一年三熟的天选优良耕地。】

    【刘彻:朕要了!】

    刘彻盯着地图上的中南半岛——

    这里的耕地居然可以一年三熟!

    【秦念:中南半岛西侧的印度半岛,那里在周朝就开始实行儒家尊卑贵贱的加强版——种姓制度。】

    【秦念:高等人世代高人一等,低等人永远低等。军事实力弱小得不可思议,对异族跪得也比儒家更快,原住民数千年来都为异族所奴役。】

    各朝儒生面色青白交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