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作品:《帝妻[重生]

    即便成兴帝不设计诓周淑君,他也没几日可活了。

    曹大德劝昭皇妃,在他临去之前,将心头的结解开,昭皇妃却没来得及,她有好多好多的话,来不及同成兴帝说。

    她想告诉他,还有太医院,有院判悠仲,他的病可以慢慢治,即使他们都治不了,她愿亲赴奚国,为成兴帝寻名医觅良药。

    其实,她早已不气他了。

    可她什么都没来得及去说,成兴帝要为儿子铺平帝王路,没有给她那个把话说开的机会,她不知该怨怪谁。

    她的心意,再无人知晓。

    这是成兴帝抉择的路,谁也无法阻拦。

    即便是她。

    这条路上出现变数,绝不是成兴帝想看到的。

    她沉默一阵,掀起眼帘看向她的女儿。

    阿绮。她说:忠义侯的银甲军加上椋都三军,即便硬打打不过,擒贼先擒王,于延霆能拿下杜平沙,你不愿,是因你不愿于延霆以此功绩,讨要举家离都的赏赐,是不是?

    唐绮颔首,承认道:是。

    昭皇妃微微点头,明白了,你和于家丫头,出了什么问题?是本宫先前派江守一盯着她,让她与你闹了别扭?

    唐绮眸中惊讶,而后垂首道:不是。是我自己不好,与旁人不相干。

    情爱之事,确然如此。

    昭皇妃接着道:你去吧,今夜就动身,替本宫告诉杜平沙,她是早早听闻官家病危,特地赶来椋都探望的,至于五万大军,那是谣言,她只带了两千亲兵护行罢了。

    唐绮吃惊道:是这样?

    锦衣卫的消息就算来得晚了些,也根本不可能出错,人已经到了椋都外,哪里会是两千亲兵?

    昭皇妃端坐不动,她道:你按我说的告诉她,她会照做的,你父皇刚去,椋都不能再有变故,否则绝非忠义侯捉一个杜平沙就能平复,届时都中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太子登基会受影响,你别忘记了,罗家养唐亦多年,是要让他称帝的,天下儒生对德不配位的口诛笔伐,就能让唐国大乱。

    唐绮眉头深皱,斟酌少顷,掀袍起了身。

    她朝昭皇妃一拜,适才转身大步出去。

    星辰似锦,庭院草木繁茂,云绣姑姑在庭中招呼宫人给花草树木浇水,见她出来了,立即迎过来。

    殿下,可否借一步说话?

    唐绮随她离了人群,停在一颗高大榕树下。

    云绣神色复杂道:奴婢知晓您还有要紧的事去办,就直接长话短说了。

    唐绮道:姑姑请讲。

    云绣抬头看了一眼漫天繁星,悄声道:奴婢方才不小心在外听到一句话,心里憋闷得慌,奴婢今日若不说,想必娘娘永远不会让您知道。当年,娘娘随官家入宫,曾有一次,是铁了心要离开的。她这一生,不爱椋都繁荣,唯钟情于辽东广袤,官家疼惜她,也答应了放她走,那时候,偏偏有了殿下娘娘谁也怨不了,她身怀皇嗣,因您,而放弃了自由,毕生所求,皆毁于一旦。她是多么要强的人啊,可为了殿下,她留下了,这一留,便是二十五余年,她心里的苦,鲜少有人知。可娘娘,一心为殿下,从未有过别想,望殿下,能体谅她。

    唐绮静立,站在远处抬头展眼往出去。

    重重宫墙高耸,被困于此,做池鱼笼鸟,她的母妃这一生,竟是受她所累。

    不知何时起了风。

    云绣迟疑地唤:殿下?

    唐绮回神,惊觉自己泪湿了脸。

    她道:我知晓了,多谢姑姑坦言相告。

    这一夜,唐绮趁着夜色孤身打马出城,狂奔一百里,潜入远北侯大帐。杜平沙扫席以待,酒肉摆了满桌,笑着喊她坐。

    小徒儿,多年不见,别来无恙。

    【作者有话说】

    (捉虫.)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89章 送葬

    ◎心里窝火,面上难堪。◎

    成兴帝大葬这日,棺椁要出城,都中百姓纷纷挂起经幡,自发组织了一场大规模叩拜。

    这是皇室众人和文武百官都没有料到的。

    最开始的时候,锦衣卫指挥同知王路远看到源源不断分立两侧拥挤不堪的百姓,心里也狠狠打了个突兀。

    人这么多,就怕有心怀不轨之辈藏在其中,浑水摸鱼伺机作乱。

    毕竟前来为成兴帝送行的人太多,除却文武百官,还有宫中嫔妃,三位皇嗣和亲眷,除却二公主妻因病未能到场,该到的是都到了。

    包括二公主的母妃,昭皇妃。

    按照唐国习俗,为帝王送葬时,椋都城之内,除了棺椁所需的车马之外,所有人不得乘辇坐轿骑马,只能徒步而行。昭皇妃此刻走在宫中嫔妃之首,因伤心过度,她显得羸弱不堪,这时候别说有人趁机作乱了,就是来阵大风,都有把她吹跑的风险。

    王路远走在棺椁前面,招来下属,对其耳语吩咐。

    派人看紧昭皇妃娘娘那里,这个节骨眼儿上,千万别再出什么岔子。

    锦衣卫因此单独分出一支队伍,加强了宫嫔后妃队列的防守。

    唐峻捧灵位,唐亦和唐绮则并排走在他后头,烈日当空,三人额上都有汗,因怕延误落葬时辰,又同样担忧人多出乱子,故此心照不宣地走得极快。

    从永泰大街到长盛大街再经安乐大街,直到亢长送葬队伍顺利地出城门,百姓们也没有乱了秩序。

    众人这才松了口气,遥想不过是虚惊一场。

    今年清明祭祀,成兴帝的身子骨还没见什么大不好的,他体谅老臣们舟车劳顿,那一趟走得极慢,彼时任谁也没有料到,再往喻山,没能等到明年,而是为成兴帝送葬。

    出城后,重臣们和宫嫔后妃都坐上了马车,银甲军早早候在城门外,随着队伍一路而去。

    椋都城里的百姓哭得凶,城外官道上的乡野之辈,竟也自设白幡,十里一相送,场面空前哀恸,是前几任帝王宾天都不曾有过的至高敬意。

    唐绮打马而行,纵观此景,心中不免大叹。

    自她父皇登基称帝起始,天下四海归心,勤政贤名远播,他对得起列祖列宗,也没有辜负黎民百姓。

    外戚之势一除,将来的唐国,只要加强国防,重新稳固商道充裕国库,守住大好疆土,那将是何等盛世。

    前人铺路栽了树,后辈子孙好乘凉。

    谁不想要一个太平长安呢?

    初秋的风刮起来了,官道两旁的草木见着浅薄的黄,成兴帝的时代将在这场秋风中,圆满落幕。

    这一日,严阵以待防备远北杜家军偷袭的人,没有等来一场硬仗。

    于延霆精神不济,棺椁将要入土厚葬,他还跪在后头想,杜平沙想啥呢?这边不来搞皇嗣,难不成奔着椋都城去了?

    他心头作着一通猜测,忽听一声嚎啕大哭,抬眸往声音发源地看过去,是昭皇妃扶柩在为成兴帝哭丧。

    随着她的痛哭声,众人纷纷掩面哭起来,哀声此起彼伏延绵不绝。

    皇帝的丧葬仪式进行到了最后环节,她却死死趴在棺前,怎么也不愿意让人上前埋土了。

    唐峻神色复杂,想要去劝。

    唐绮从后头拉住他,轻声说:大哥恕罪,等她哭一会儿吧,她总要彻彻底底地哭这一场。

    话音刚落,后头朝臣行列里有人步履蹒跚往前冲。

    场面顿时失控,锦衣卫拦不住这些朝臣,个个呆站在旁边束手无策。

    陛下您怎就比老臣还先去了呢

    陛下,老臣来送您了

    陛下

    宦官之中,曹大德已经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了,老臣里头,内阁阁老年事已高,好几人当场哭晕过去,而太医院院判不知自己在家中哭了几日,此刻哭不出什么眼泪,只能嘶声痛嚎。其他人触景伤怀,也没一个好的。

    他们舍不得成兴帝,而他们可以放肆的哭,大声地喊。

    三位皇子皇女却不能。

    唐峻即将继任君位,他必须坚强。

    唐绮昨夜之行,话虽带到,杜平沙却没明确表态,她在忌惮远北侯。

    唐亦见兄姐如此,自然不能做那个不同的。

    昭皇妃哭灵哭到最后力竭了,鸿胪寺的人过来跟唐峻悄声说:殿下,时辰不好耽误的。娘娘这

    唐峻也为难,唐绮的意思是让她哭够,这会儿银甲军都守在陵宫外,远北侯还没见着,他又受唐绮掣肘。

    心里窝火,面上难堪。

    正当他实在等不了,要命人将昭皇妃扶开时,外边突然有个银甲军的副将匆匆进来,抱手跪在地上,中气十足地禀报说:远北侯前来为陛下送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