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作品:《[红楼] 不二臣

    即便大理寺查案也不能?

    林言抿一下嘴,知道傅大人或许也得暂时听上峰一句。

    “你愿意替一个相识不多的丫鬟筹谋,倒叫我有些吃惊。”傅正看着林言思索,他忽然有些好奇,在这件事情上,这个年轻人能推动到哪一步。

    故意使这场案件牵扯到林家是一眼就看得出来的事,可是为什么是林家?素月说穿了是个做工的丫鬟,甚至不是签了死契,即使她真的杀了人,又能把林家怎么样?

    可若不是素月,那连害三条性命又牵扯林家是为了什么?若心里冷淡些,这件事根本对他们造不成任何影响。

    “不是筹谋,只是这世上没有什么人天生该死。”

    过于平静的声音响在耳边,傅正抬头,林言脸上依旧只是那客气的笑。

    罢了......至少在洗冤一事上,他跟林言在同一个阵营里。

    林言还是没有吭声,他并没有说自己对淮安王府的怀疑。他现在要借助大理寺的力量,却不能保

    证傅大人会大义灭亲。

    只是幸好他算得疑犯主家,又是贡生,来往大理寺不会特别惹人起疑。

    淮安王府对他的针对太奇怪了,林言甚至开始怀疑他的眼睛究竟是世子有意为之。

    二人又说了几句,敲定下次拜访的时机。林言起身告辞,彻底走进那斜角的光里。

    然而须臾间,一块红色的胎记在白绢与黑发间亮得扎眼。

    傅正忽然一震。

    第74章

    见王妃二探疑云

    窦止哀来的时候太医已经走了。

    林言刚换了药,坐在椅子上,文墨正一圈一圈把那纱绢缠绕好。

    “太医怎么说?”

    不要人让坐,窦止哀在师弟这里很自在——林言也没见过他不自在的时候。

    “没多说什么,只还是叫好生养着,轻易别见光。”

    这就是不见好的意思——

    纱绢最好——质地细腻,又轻,覆盖在脸上像是落了一道影子。只是爱惜他的人只是这样的贫瘠的苍白也舍不得。窦止哀上次来的时候,那纱绢上绣着朱砂色的石榴花。这次来直凑近了,又见眼角有一只青鹤振翅欲飞。

    他离得太近,林言几乎可以嗅闻到他衣襟上的熏香气。

    “你是怎么想的?”

    “能好固然好,若是瞎了,这样目不能视的日子现在倒也开始习惯了。”

    “瞎了也无妨,瞎了师兄教你算卦象、做豆腐。”窦止哀哼哼着,大力在林言肩膀上拍三下。文墨很幽怨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责怪窦师兄这会不给师弟鼓劲,反而撺掇他泄力似的。

    窦止哀只是笑。

    “只是不知道师父怎么样了......自我受了伤,师父就病倒了。使人上斐府去问,也只说康复——不晓得是不是蒙我。”林言长长呼出一口气,眼角那只青鹤也一下一下飞动着。窦止哀的嘴唇上下磨捻几次,极迅速道:“师父身子已经好了,你不必担心。”

    说完好像心里有愧一样,窦止哀歪在椅子上,不顾形象地啧啧剔牙齿。

    “大师兄跟你说的?”

    林言听见从鼻子里出来得一声‘哼’,脸上却露出真切的高兴。

    “那就好,我这会一时去不得,也不知师父他......”

    “他忙着给你出气呢。”窦止哀叹了口气。

    自古师徒如父子,弟子遭殃,师父怎么咽得下这口气?尤其斐自山气性大得出奇,这会自然不会轻易饶过去。

    庭院里的竹子彻底枯死了,缺了孝顺的徒弟的照顾,他院子里的‘巧思’竟也接二连三衰败下去。

    老先生有心病,他儿子孙子资质平平,最开始教养的大弟子又是分道扬镳。当年人人说窦止哀是状元材料,结果如今却几乎是生死不相往来的结局。

    斐自山总疑心他人暗地里取笑他教不出好弟子,由此也恼了窦止哀去——父子师徒,当年若不是因着替林言撑腰,只怕已几十年不曾再见。

    最小的弟子,且是关门弟子。斐自山倾尽自己所学,只盼着林言能做个出彩人物,顺一顺他心口憋闷几十年的郁气。

    这一回摘魁,老先生说是谦虚,实则自己却大为得意,心里更盼望一出连中三元的佳话。

    可就是这样一个宝贝徒弟,竟让淮安王府的纨绔伤了眼睛,眼见就要做一个瞎子!

    斐自山怎么受得下这个气!

    他的势力在乡野,可朝堂之上的文臣亦是读书人。斐自山知道自己不可能叫他们赔自己徒儿一双眼睛,却不介意利用自己大儒的身份为徒儿争取些歉意与怜惜。

    上位者的怜惜。

    给林言看诊的太医隐隐约约话里,便流露出皇帝过问此事的意思。

    “我知道师父是为了我,是我不孝,累得师父这样的年纪还要替我操心奔波。”

    林言除了这个却没有别的话,窦止哀心里觉得稀奇,笑道:“我以为你总会劝劝那顽固老头。”

    他说的是林言原本与淮安王府和气解决的事,只是林言想到这次大理寺的事,不觉苦笑。

    是他一厢情愿,人家分明是冲着他来的,哪里会好心‘赐予’他和解的机会?

    “若要我说,你不如回苏州去。”窦止哀抬手把林言脸上的纱绢整理得更平整些,手指划过那青鹤,只觉得几乎与绢布融为一体:“避开京城纷争,只管养伤去。”

    他见林言张口欲语,便抢先在林言之前道:“我晓得你家情境——男儿长到十六七岁撑不得事,也只是叫外人分吃去。可你——”

    他的话音在林言的平静中溺毙,隔了许久,他才发出一声笑。

    “哎,算我着相,你还是顾着你的主意。”

    杯子里淡褐的茶水像是黄昏,氤氲的水汽就是江上薄雾。人的影子映照在这里,像是提前到了冥河滩涂。窦止哀看着自己的倒影,一仰头尽数喝下去。

    “你姐姐这会不在?”

    “不在。”林言摇头,又奇怪道:“师兄问这个做什么?”

    “没什么,只是若是你姐姐在,你哪有功夫跟我在这里喝茶话玄机?”窦止哀嘴上嘿嘿笑,只是仗着林言看不见,眼睛却垂得很低。

    秦府的老夫人做寿,秦夫人惯例给林宅递了请帖。只是林言眼伤未愈不好出席,陈夫人便早早使人来传话,叫黛玉与她一并去。

    她说感念林言替陈谦时挡了一下,心中愧疚,实在不知怎么弥补。

    送东西来的陈府管事媳妇早也与黛玉通气,告诉黛玉今日的寿宴上淮安王妃也会出席。

    “你也不必担心,王妃虽娇惯长子,为人却很和气。”陈夫人一手拢了黛玉,另一只手又竖起来,挡在两个人脸前说悄悄话:“这一回我带上了你七妹妹,若有什么不好,就叫她小人家来厅里叫你——你到时若觉应付不得,就听她说‘姐姐陪我看花去’,之后的事且有我。”

    黛玉点点头,陈府的七姑娘露着甜甜的笑,直抱到黛玉腰上来。

    “莫把你林姐姐的衣裳弄皱。”陈夫人笑一笑,叫丫鬟好生牵着七姑娘,自己领着黛玉并陈府另外几个出得来的姑娘进到内院里。

    高座之上一位光华妇人,三十出头的年纪,一对金凤流钗熠熠生辉。她见陈夫人进来,便招手笑道:“正与人问起你。”

    陈夫人领着几个姑娘过去,依次与王妃见礼。轮到黛玉的时候,王妃髻上金钗一闪,便抬手招黛玉上前去。

    “好姑娘,我今日来得急,未带什么可心的见面礼。这一支簪子你且戴着玩去,我家有一个女孩比你小些,等过些时候,你俩倒可一处说说话去。”她一面这样说着,一面取下一只白牡丹纹镶红石戒指,细细与黛玉戴在手上。

    “郡主今日怎么没来?”

    “染了风寒,只好在府里歇着。”其余人听到郡主生病,皆忙着与王妃道恼。唯黛玉依旧被淮安王妃牵在身前——她心里忽然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那枚戒指一定在王妃手心捂了许久。这会摸上去不觉冰冷,连镶嵌的那颗红宝石上都满是王妃的温度。

    因为林言的事,黛玉对王妃难免加一层思索。

    此次秦老夫人寿宴并非整寿,只是淮安王府祖上亦掌兵符,与秦家素来亲近,因此也迎来王妃这一位贵客。

    她看去是极喜爱林家的女孩子——拉着手细细端详,不住声地夸奖。

    陈夫人默默看着,七姑娘想要与姐姐赏花的愿望终究没有成行。

    宴席散了的时候,淮安王妃跟黛玉道:“方才听陈夫人夸奖你才气,我那女儿平日也好作些对子,待她好了,还请你到府里来。”

    黛玉谢过,与陈家站在一处,看着那道身影渐渐走远了。

    一只手轻轻搭在她的肩膀上,陈夫人朝那边看了一眼,半是叹感慨,半是叹息:“虽说言儿......只是王妃施放好意,好孩子,你——”

    人总要活着,一时意气当不了一辈子。陈夫人觉得斐自山傲慢又愚蠢,竟忙不迭替林言招惹淮安王世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