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第64节

作品:《重生七零卖大菜,人生赢家定是我

    两年多的光阴,这五只孩子们的宠物鸡都称得上一声老母鸡了。

    上辈子老了无聊刷短视频app的时候,总会刷到一些关于保护孩子童真的视频,谴责做父母没有同理心,杀了孩子的宠物鸡宠物兔,还要炖了放在哇哇大哭的孩子面前问香不香。

    诚然,沈春花也觉得这么做挺变态的,她也想保护自己家四个孩子的童真,学着后来那些家长,等宠物老死了,再跟孩子一起给它们挖个坑,举办场小型葬礼啥的。

    但现在是1979年,这不现实。

    鸡是家禽,是肉。你上一秒给它埋坑里,下一秒就能有道雷劈死你,骂你暴殄天物,饿死活该。

    所以为了这五只鸡的鸡生,一家七口坐在一起认真的开了一个讨论会。

    梁生娣表示,这鸡,肯定不能浪费,它们也算是为林家立下了汗马功劳,生了那么多蛋,还给自己养得那么肥,那就给它们留个全尸,炖鸡汤吧。

    刚上小学的林书超和4岁了的林淑美,哇得一下就一起哭了出来。

    沈春花和林国庆赶紧过去,一人抱一个轻声安慰着,顺便瞪了梁生娣一眼。

    妈,你明明知道他们要好,你就不能委婉点!

    梁生娣:……她实在没法理解和家禽要好这件事,她觉得问题还是这几个娃日子过得太舒坦了,没饿过肚子……

    林淑英和林书赶大一些,也会理智很多。知道这鸡能留那么久,已经是爸妈看在他们的面子上了。

    否则春耕那会儿就应该卖了,因为它们那时候下蛋的频率就明显变少了。

    林淑英咬咬唇,要不还是卖了吧……别在家里吃……

    梁生娣还是没懂,那不都是得吃掉,为啥就不能留给她吃,她馋那几只老母鸡挺久的了,那是真肥啊,一看就能炖出半碗油来~

    不过这回她没敢开口,怕等会这俩小的哭的更厉害,到时候那小屁美又要说自己欺负她了。

    小老三和小淑美哭了半天才停下来,抽抽搭搭的表示同意姐姐的意见。

    一定要选一个的话,那还是卖了吧。买走以后会发生什么,起码他们看不到了。

    林国庆答应了,说明天就去卖掉,还问要不要再给它们买几只小鸡仔来养。

    孩子们都沉默了,摇摇头,表示不要了。

    它们的人生太短了,与其一次次的伤感离别,不如从一开始就不要相遇的好。

    三年级的林书赶,最近沉迷语文不可自拔,老师都夸他作文写的好,未来可期。

    就是沈春花觉得酸了点。

    但好歹这事儿算是解决了,就是苦了梁生娣,一直到过年时候才吃上鸡,因为那四个一整个秋冬天,看见鸡就伤感,尤其是林书超。

    ——————————————————

    鸡鸡辣么可爱!怎么可以吃小鸡鸡!!?(;′Д`?)

    【第120章第120章养殖场和村办企业】

    沈春花三天两头的看见他家老三蹲在后院跟鸡讲话,

    下辈子投个好胎吧,乖咕咕……

    嘬嘬,以后可千万别当鸡了呀……

    喔喔……我要跟你保持距离……

    沈春花:……

    就是说,如果她说要带老三去看精神科,会不会被人说太夸张?

    ……

    还有那蘑菇屋,搭在家里时间长了,沈春花总觉得不行。

    分田到户后,林国庆又是请林富强吃饭,又是送了他烟送他酒的,终于租下了村西边的一块空地,不算太大,但也有大半亩左右,离他家的田不远,还挨着河,正好适合养家禽。

    夫妻俩扣扣巴巴攒了两年的钱又搭进去一半,趁着农闲,硬是给糊了个厂房出来,还劈成了三份。右手边半间用来养菌子,左手边前面养鸡后面养鸭,中间拦了堵墙不给它们有亲近的机会。

    养鸡的那一半,还放了几只鹅进去,又能看院子又能捡鹅蛋正好。

    这样,鸡鸭养殖的规模也可以扩大了,家里的院子也终于干净了,蘑菇屋被拆了,泥巴砖头也没浪费,直接搬去了养殖场,还是用在养菌子的那半间。

    原本的鸡棚位置被清理干净后,改造成了一间小屋,算是兄弟俩的卧室了。虽然从主屋出来得经过露天的院子才能进屋。

    但好歹也算是两个男孩子的私人空间了。

    林淑英搬去和梁生娣一个屋子,林淑美还小一点,依然是跟夫妻俩一间屋子。

    林国庆当时指着这座家禽养殖场,意气风发的说道,“等着吧,再过两年,咱们就能直接重新盖个小楼出来了,到时候一人一间房!”

    养殖场里那群鸡鸭鹅的管理者依然是马家五六妮。

    没办法,林家三亩半地呢!三个孩子都要上学,林淑美的劳力值可以忽略不计,就算沈春花不出去卖菜,她们家也就3个人种地。

    两女一男,一点都不比马家有优势,夫妻俩也不敢雇人,毕竟现在雇人和剥削依然挂着等号,还得再等几年。

    所以管鸡鸭的活,依然有五妮六妮的份,甚至七妮也跟着一起过来干活了。

    她知道,是姐姐在干活赚钱供她上学,所以五妮六妮在哪里忙,她就在哪里一起忙,也不要林国庆他们额外的给钱,说好四六分还是四六分。

    养殖场建好后,五六七妮上学前下学后就差住在里面了,喂食扫粪,检查鸡鸭精神状态,捡蛋孵蛋,出栏换羽,根本不需要沈春花她们操一分心。

    甚至连已经成气候了的蘑菇养殖间里,她们都学会了如何全副武装的进去帮忙洒水通风,、?接种覆土、除菌除虫,搞得沈春花还惦记着要把卖菌子的钱也分点给她们。

    当然,她们拒绝了,就说是顺手而已。马五妮很清楚,舅舅舅妈完全可以雇个人看着养殖场,按月给工资,绝对比给她们的钱要少很多。

    她感激他们给的这份工作,也想做的再久一点,所以,她们的眼里就必须得有活。

    白天五六七妮都要上学,6岁的八妮,不跟着自己大人下田,直接替她五姐六姐在养殖场里蹲着。她下半年就要上一年级了,她帮五姐六姐看鸡,不就是在帮自己赚学费?

    连九妮都嚷嚷着要跟八姐一起跟小鸡玩,结果被三妮拎着后脖领子去地里了,主要是怕她把鸡玩死了,到时候还得赔舅舅舅妈钱。

    到大妮二妮出嫁那会儿,八妮也开始上学了。梁老太太不情不愿的说,那鸡鸭什么的,就由她来看着吧,反正田里离养殖场没有很远,她本来每天白天就要去看看菌子的。

    既然在读书了,就不要浪费那个学费,好好学,以后赚大钱了记得给她买鸡腿吃就行了。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现在又有个新问题了,那就是改开后,县里乡上都在鼓励支持搞村办企业,四河村积极响应号召,去乡政府县政府里借了钱借了人来搞场子。

    81年初的时候就办起来了三个厂子,一个电镀厂,一个沙发布厂,还有一个和隔壁村一起开的纺织厂。

    村里人优先报名,但也不是谁都要的,有文化的干有文化的活,没文化的干没文化的活,不会可以学,学不会那就别耽误大家伙功夫了。

    报名的人还真不少,毕竟进了厂就有工资拿,虽然比不得城镇职工,但那也是真金白银来着。

    比起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地里头辛苦,谁不想要在厂里躲阴凉呢?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一时之间,厂里的职位成了香饽饽。

    马大妮嫁到了隔壁村,夫家姓王,家里五兄弟,丈夫王勇是最小的,上头哥哥嫂嫂侄子侄女一堆,地里根本不缺人干活。

    于是他去了乡里的丝厂给人扛大包,体力活不是稳定工,有活就有钱,没活就没钱,但因为累,日结起来钱也不算少,一个月下来能有个二三十。

    马大妮便想着自己是不是也可以进个厂赚工资,她们夫妻俩加起来如果能有个五六十一个月,那日子就可以过得很好了。

    但王家,她上头已经有一个嫂子和一个大侄女进纺织厂干活了,那边厂里就不是很想再要她。

    她也没吭声,转头回了四河村,求到了林国庆面前。

    她知道舅舅和林富强要好,希望能帮忙说个情,让她能进厂里干活,纺织厂进不去,沙发布厂能不能有这个机会。

    马大妮低着头站在林家堂屋里,舔着嘴唇说愿意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孝敬给舅舅。

    给林国庆听得差点一口水喷老远。

    你把舅舅当什么了?帮外甥女点忙还要拿好处费?这会儿你外婆不在,你外婆要是在,高低得先上来踹你两脚!

    马大妮知道,这事儿舅舅算是应下了,一个劲的鞠躬表示感谢,还说就算不要她工资,也会给舅舅买酒喝的。

    舅舅表示谢谢,我不喝酒,别浪费那个钱了。

    不过林国庆有一点很好奇,你是直接来找的我?没问问你爸?

    马德祥好歹也是个村保主任,混得可不比自己差,怎么这妮子不回家让她爹去帮忙开后门呢?

    【第121章第121章掀桌子说话】

    马大妮站在那里不说话了,要怎么说?说她出嫁后,除了姐妹几个,爷奶爹妈都没问过她过得好不好?

    还是出嫁前,她奶还想吞了她的彩礼钱,让她差点就要在婆家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

    又或者说,这门亲事,从一开始,她爹妈就没放在心上,她奶随便一找,她摸黑一嫁,就好像这辈子出生投胎的时候那么黑。

    ……

    70年代初国家其实就已经提出过计划生育的政策,只不过那会儿就是宣传宣传,没有硬性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生育被正式提上了日程,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乡里时不时的会下来人做宣传,尤其是一些已经生了三四个孩子的家庭,包括沈春花他们也收到了宣传警告,不要再生了。

    此时,马德祥一家,尤其是马老太太,成为了坚定的计划生育拥护者,天天在村里宣传少生优育,男女平等。

    “没有儿子怎么了?女儿也能当家立户啊!你们好好培养嘛!”

    “都什么年代了!还搞重男轻女那一套!丢不丢脸啊你们!”

    “宁可断子绝孙,也要使国放心!”

    ……

    乡里计生办的人很看好他们,村里人也觉得马德祥家不再追生儿子这件事,大概是真的有这颗心。

    除了马家九个妮子会在背后跟着她们外婆一起翻白眼。

    农村里的年轻人无论男女,到了年纪,都要结婚,尤其是大姑娘,这个年代,再怎么宣传晚婚,20岁总也得出嫁了吧?

    家里有个待嫁的姑娘,长得又不丑,干活还麻利,都不用自己宣传,有的是媒婆上门。

    那会儿才过完年,马大妮20岁的第七天,就有媒婆上门了,说是隔壁村有户人家,一家五个儿子,现在还有个小儿子没结婚,就比她大4岁,人品相貌都是杠杠的……

    马老太都没继续往下听,就听到个一家五个儿子,羡慕的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就这家了,虽然自己家儿子儿媳不生了,她们沾沾喜气也好!

    彩礼88块,王家定亲的日子就带来了,然后马老太太就捏在了自己手里,不肯放了。

    传统出嫁娘家该给姑娘置办的棉被桶盘啥的,一概没有,要就自己掏钱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