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作品:《无奈娶了小夫郎后

    周康宁也嗯了几声,脸上露了笑。

    以后他还可以用这个理由,经常回来!

    郭信恳瞧着周康宁的笑脸,眼珠子转了转,最后定格在了秦劲身上。

    是他无能,除了撞大运撞回来一个秀才,真真是一事无成。

    可他秦叔不一样。

    他秦叔在他这个年纪,已经白手起家挣出一个大院子和一门好生意了。

    嗯,有空了他去大集上找他秦叔谈谈!

    闲谈间,午饭做好了。

    都是自家人,秦劲将两个饭桌拼在一起。

    除了吕夫郎、石车夫,郭家车夫,余下的人都上桌吃饭。

    周立买的两个大肘子炖了一上午,特别软烂。

    味道也好。

    那条猪后腿,瘦肉部分做成了小酥肉,炸出锅之后撒上辣椒粉和五香粉,又酥脆又美味。

    肥瘦相间的部分则是做成了回锅肉,配上干辣椒炒的,香而不腻。

    小公鸡做成了香辣炒鸡,里边只加了些玉米。

    鸡肉很嫩,不干硬。

    李娇在娘家时,虽自幼就在灶台前做饭,但李家两个月才能吃一次肉。

    因此,李娇烹煮大肘子这种硬菜的机会不多。

    水平也一般。

    嫁到秦家后,吃肉的次数多,她整治硬菜的机会多,水平也直线上升。

    今日这一桌饭菜,全由她掌勺。

    “娇娇手艺好的可以去摆摊了。”

    叶妙喂秦小鱼的间隙,自己也夹了块炒鸡。

    即便是鸡胸肉,也超嫩!

    “没那么好。”李娇有些羞涩的笑了笑。

    她指了指秦芸:“小芸也帮了不少忙。”

    “我就是个打下手的,这一桌饭菜的功劳是嫂子的。”

    秦芸笑嘻嘻的道。

    “小芸今个儿也辛苦了,多吃点肘子。”叶妙笑着道。

    “嘿嘿,我今个儿偷师啦,跟着嫂子学做菜,一点都不辛苦。”

    “那以后你多来,我将会的都教给你。”叶妙道。

    李娇到底不是自家人,不好一日三餐都让李娇负责。

    因此,这两日他已经开始教吕夫郎做饭了。

    教一个是教,教两个也是教。

    人多了还热闹。

    秦芸嗯嗯点头:“好。回去我和娘说一声。”

    她娘肯定同意。

    午饭后,周康宁、郭信恳两人没有多留。

    周立、秦劲得给麦子浇水去。

    夫夫俩上了马车,等马车慢吞吞的往前动了,郭信恳就一手搂着周康宁的肩,一手与周康宁的手十指相扣,口里道:“宁哥儿,我刚才有一个想法,你听听。”

    周康宁嗯了一声,好奇的望着他。

    两人的脸相距不过一尺,郭信恳瞧着他清亮的眼睛,先在他唇上啄了一下,这才开口:“我想与秦叔合开一个小摊子,卖蛋黄酥。”

    “他出方子,咱出店面,到时候五五分成。如何?”

    “嗯?”周康宁歪了歪脑袋:“细、细说。”

    “茶馆不是提供点心嘛,我想让伙计在茶馆门口摆一个小摊子专门卖蛋黄酥。”

    “你也不要有压力,做多少卖多少,若是不想做,那就不做,全看你心情。”

    “这点子怎么样?”

    “好!”

    周康宁眼睛闪亮亮,重重点头。

    秦劲、叶妙二人之所以不出售蛋黄酥,是因为太麻烦,他们夫夫没空做。

    但他有空啊。

    他可以做!

    “回、回去。”他指了指后边,示意现在就回秦家,找秦劲商议这事。

    “好好好,咱回去。”郭信恳让车夫调转马头。

    但吩咐完之后,他对着周康宁的唇亲了下去。

    宁哥儿一脸惊喜的模样真可爱!

    周康宁满脑子都是挣钱,但他亲了下来,便也抱住他的腰,开始回应。

    挣钱美妙。

    但接吻也美妙!

    于是等马车在秦家门口停下时,周康宁先掏出帕子将他们唇上的水渍擦干,这才下马车。

    秦劲、周立推着小推车正要出门,见他们去而复返,以为有什么事,忙关切询问。

    待听完郭信恳的话,秦劲乐了。

    这是有多害怕郭员外给他塞妾室啊。

    “行,你们做吧,我只等着分钱。”

    他正琢磨着如何给家里添进项呢,这主意来的正是时候。

    得了秦劲的点头,夫夫俩立马坐上马车走了。

    他们这就回县城定制铁烤箱!

    从铁匠铺回家,他们俩去正院找郭员外。

    要在茶馆门口摆摊,肯定要先取得郭员外的同意。

    他们俩没说是在为十年后做准备,只说周康宁忙习惯了,闲不住。

    郭员外没有多想,大手一挥准了。

    虽说只能挣个三瓜俩枣的,但很有上进心。

    比郭家的其他子孙强。

    不愧是他相中的孙媳!

    大炉子的热潮已过,卢铁匠还算清闲。

    他之前给秦劲打过烤箱,因此出货很快,第三日就将大烤箱打好了。

    周康宁提前一日把豆沙做好,拿到大烤箱的第二日,一大早他就起床开始揉面。

    郭信恳自然去帮他。

    为了不耽误郭家的一日三餐,郭员外还在灶房旁给他们新盖了一间小灶房。

    夫夫俩忙活一清晨,将剂子分好,这时,旁边灶房里的早饭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