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

作品:《教书匠与小农夫的田园生活

    谢松青看着那起了一层白灰的炭头,空气中的风把白灰带着飞在空中,有不少落在了李耀宗的头上,他没多想就很自然的帮他拿掉后再接着把手掌凑到火边,翻着面的烤。两人的手一白一黑,一大一小,摆在那儿对比鲜明。

    李耀宗的手很大,而且因常年做农活掌心结了不少老茧,谢松青从小读书没怎么干活,就几个指头上有些写多了字长的薄茧。

    李耀宗看着谢松青那修长白皙的手,突觉有些自惭形秽,手指在掌心不自觉的的攥了攥。

    谢松青看见了这个微小的动作,装作不经意的握了握他的手,把他的手翻过来掌心朝上,拉过来用手指顺着掌纹划了划。

    “我娘告诉我,这条线是命线,你的命线很平直且长,能长命百岁呢。”谢松青笑眯眯的说,把他的手一直抓着也没说放。

    李耀宗自他把手伸过来时就呆住了,全身上下只有手还有感觉,手指被轻轻的牵住,手背贴着手心感觉暖暖的……不过是握了一下他的手而已,李耀宗的心里却像是有人放了一把火,烧的旺腾腾的,心跳加速,呼吸都变粗了。

    “啊,还…还有这说法,我头回听说……”谢松青不松手,他也不敢动,可这再握下去脸都要被那蒸腾上来的热气熏红了。

    谢松青抬眼瞄了他一眼,状似不经意的用食指在李耀宗手掌心刮蹭了两下。

    李耀宗只觉从后背一阵麻意窜了上来,背上猛的一紧。他赶忙把手收了回来,噌的站了起来。

    “那什么,我家里还有点事……午饭还给你送过来,你先歇着吧……”他急匆匆的说完了这句话,提着食盒逃也似的奔出去了。

    奔出了能有两户人家,他这才拿手背贴了贴滚烫的脸,强按下了心里那突如其来的悸动。

    当谢松青用手触摸他的掌心的时候,在他脑海里一时却想起了那日看把戏时在草垛后看到的那对野鸳鸯,两人紧紧的搂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

    “李耀宗,你瞎想着些什么呢?青天白日的就在这发昏……”李耀宗甩了甩自己的脑袋,拿手使劲拍了几下自己的脸,强行赶跑了心里的旖旎念头,深一脚浅一脚的家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酱姜丝

    材料:红辣椒、嫩仔姜、食盐、少许白糖。

    做法:辣椒洗净,晾至半干后剁碎,拌入适当盐,仔姜切丝微微晾干水汽,混进剁椒里拌匀,最后拌一点白糖,倒入密封的罐子里放到阴凉的地方,两个月后就能吃啦。

    其实老山我最近心情挺低落的,但看到有新的小可爱在看我的文,有小可爱留言,还有人灌溉(是哪位小萌萌请站出来接受我诚挚的亲亲),心里还是暖暖的。

    生活还是很美好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不能忘记的是一直努力向前看,愿你我共勉。

    第31章榨油

    刘家油坊里,里里外外进出的人络绎不绝,三间不大的屋子里雾气蒸腾。最左边的屋子里是用来蒸果籽的,好几孔青石砖上架着大铁锅,锅里放着半人高的蒸屉正热腾腾的冒着水汽,里头正蒸着碾碎了的茶籽沫沫。

    中间屋子的地面是拿青石板铺成的,油坊里请的几个伙计正手脚并用的拿干稻草编着草胚子,等着那茶籽蒸好了倒进草胚子里然后才能榨油。

    油坊里本就闷热,干着榨油的活又得要把子好力气,外头冷的能让人打摆子里头伙计们打着赤膊干的正酣,一派火热景象。

    “宝林,我是我们村谢夫子要榨的油,你给称个毛重,做个标记呗。”李耀宗把谢松青偏房里的茶籽都拿箩筐一溜儿给挑到油坊里了,正好看见刘宝林在那儿盘点乡亲们的油,忙拉住让他先登记上。

    “行,急吼吼的,也不是你自己家的这么上心……”刘宝林挥了挥手,让两个家里的长工拿一杆长称给全部的箩筐过了称,吴宝林跟着拿毛笔写在了账簿上,又拿了一把黑色的布带子给拴在了箩筐的筐绳儿上,布带有各种颜色,每一家栓的颜色不同,以此区分免得蒸茶籽的时候弄混。

    吴宝林把谢松青油籽都称完了,紧忙紧的又去帮后一家的人核实。

    “哎,杨二叔,你也来了呢,今年收了这么多果呢……准备榨了给小儿子存着呢,啧啧,对小儿这好……这杨满以后不孝敬您啊,我都得替您板一板他……”

    李耀宗笑了笑,看着宝林现在这熟稔的小掌柜模样,能说会道的,干活也不含糊。谁能想到他小的时候是个只知道留着鼻涕成天跟在他后头跑的小跟屁虫呢。

    岁月是最好的雕刻家,能把一块不成样的石头雕刻的棱角分明。

    小时候最调皮,爱打架的就数他和刘顺、铁牛,人称李家村三小霸王,现在呢,铁牛算是被小青给套牢了,性子变得比那黄牛还柔顺,刘顺也改了那咋呼的性子变得沉稳了许多。而他,也好似在一日胜一日平淡的日子湮没了自己的血性,警觉性也钝化了。

    李耀宗有时也会唏嘘一阵,时间却没有给他太多机会仔细琢磨,一晃就已经到了年关,等过了年便又是新的一年,又会大一年岁。

    “来来来,大郎,给搭把手。”族里的伯叔李来顺独自挑着一担子茶籽过来了。那两个箩筐边儿都破损了,底下也破了个大洞,将将装住了里头的茶果。

    “你怎么自己挑着来了,这多重啊,你都这把年纪了,我大栓哥咋不帮帮你。”李耀宗忙把心里的那点杂思放下,接过的李来顺肩上的担子。

    “唉,你还不知道我家栓子那性子么,天天和他那一帮子不着调的朋友在外头喝酒、赌钱,我连他脸都见不着,哪还能让他帮我干活。”

    李来顺长叹了口气,语气里没多少气愤,许是已经被自家那不成器的儿子给磨的说不出什么了。

    李来顺是李家族谱上排的挺远的一个族亲,和李富家代代求上进不同,李来顺那一支胜在运气好,李来顺的祖父是个乡里野郎中,懂得几味草药,乡亲们平常的头疼脑热的找他看了也大多能好。

    有年在自家门口捡到了一个不省人事的小叫花子,野郎中给他熬了两幅草药灌了下去给救活了。

    却没想到这小叫花子大了做生意的手腕了得,从贩草药的小铺子做起到后来把铺子开满了洲府,“东安药材铺”成了响当当的名号。

    为报李家祖父当年救命之恩,他出钱给李家在东洲县城人气最旺的地段盘了一家铺子,挂上了东安的牌子,分卖他家的药材。

    李来顺祖上也都是老实巴交的农家汉子,一朝得了这么个能挣钱的好营生,那真真是像是一箩筐的馅饼给从天上忽的掉下来砸脸上了,全家都喜气洋洋的,赶忙紧的就全家迁往东洲县了。

    这野郎中虽是个不识几个大字的庄稼人,但却也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