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

作品:《教书匠与小农夫的田园生活

    做袖套儿。”

    李耀祖想到了自家的幼弟,每年冬天这手都冻得生冻疮,小孩儿也不娇气自己从不喊疼,就是这做兄长的看着心疼。

    一想到皮袖套,李耀宗脑海里便不由自主的联想到,谢松青戴皮围脖应该合适,他脖子长又细,皮肤又很细腻,灰白的毛皮配着白净的脖颈儿应该是很好看的。

    李耀宗手里不停的割豆子,摘豆子,心里却在暗想,得抽空去趟西山了,多下几个夹子,好多硝些皮子来。

    饱满的新鲜黑豆被李家兄弟尽数割好了,幸好他们来的早,只有三小丛豆子被野兔糟蹋了,这其他的都好的很。

    李家兄弟把捆好的豆荚用两头尖的棒子一边插一个直接就扛上肩头,利落又省事。这里面有好些已经熟透的豆子就先把它们摘出来给拿布袋子装好,黑豆是个好东西,拿来煮豆浆喝很是营养呢。

    哥俩正说着话往家走呢,李耀宗远远的就看见铁牛,正在自家地里翻地呢。

    “铁牛,正好想找你去呢,你先别忙活了,咱俩说说话。”李耀宗向铁牛吆喝着。

    铁牛听罢便放下了手里的耙子,把手杵在把上看着他。

    李耀宗让弟弟先回去,几步走到铁牛跟前,把这肩头的豆荚捆随意的往地上一放。

    “铁牛,你近日里忙不?我家黑豆地里招野兔子啃了,看了看日子,咱也能去西山上放夹子了,咱俩这几天就去看看?”李耀宗询问到。

    “成,要是能弄到黄鼠狼啥的,也能把皮子硝上了给小青做个暖手套什么的。”铁牛憨厚的摸了摸后脑勺,应下了。

    “行啊你,出息了,以前你哪回得了好皮子不是立马换了银钱好买酒喝呢。”李耀宗笑着打趣他。

    “这哪能和以前比呢,现在心里有了人,就有了依靠。有什么好东西都想先紧着她,别的都放一边了。”铁牛一脸满足的朝李耀宗吐露着内心的幸福感受。

    “行了行了,我知道了,你快别说了,我听了牙疼。”李耀宗装作牙都被甜倒了的样儿夸张的捧着自己的半边脸。

    “诶,你问问刘顺、大林他们去不去,去的话我们好一块儿去,在林子里也好做个伴儿。”李耀宗又补了一句。

    “行,你放心吧,我问好了再去你家告知你。”铁牛满口应下,转身继续干他的活。

    李耀宗也将那一担豆荚轻松的扛上了肩头,豆荚在肩上晃晃悠悠跟着他回家了。

    归了家一看,弟弟李耀祖早就把他带回去的豆荚趁着大好的阳光给晾上了,天上的太阳火辣辣的照在豆荚上,豆荚壳上的肉慢慢的收缩,干瘪,豆子便从中蹦出来发出啪哒声,一时间此起彼伏的啪啪声不绝于耳。

    李耀宗轻轻的把他背上的豆荚都解开,拿竹耙子均匀的给摊开了,让它们也接受阳光的照射。

    等晒了三四天,这壳儿都收进去了,里面的豆粒也干干的了,就到了李杨氏展现才华的时候了。

    黑豆豆浆,豆渣,豆腐……她样样拿的出手。就算只是简简单单的豆豉她也能做的喷香扑鼻,拿菜籽油轻轻一炒,李耀宗拿着白饭拌着吃都能吃两碗饭。

    “娘,咱俩的黑豆子我都收回来了,今天在地里,耀祖还发现一些豆子被野兔子给糟蹋了,等会我就去集市里买些夹子,在后山那儿,地里都放一些,看能不能夹几个野兔子。”李耀宗一五一十的向李杨氏汇报着。

    “哦,还有呢,刚才我跟铁牛约好了,过几天就上西山上去套野物,你提前给我准备些干粮吧。”李耀宗又补了一句。

    “成,你就放心吧,吃的管够。”李杨氏正忙着手里的针线活,头也不抬的回了他几句。

    过了几天,晒干的黑豆大部分被李杨氏收进了粮仓,单独留出来的是准备磨豆浆和做豆豉。李家自己有石磨,这石磨不大,李杨氏一个人就能使。

    首先把这粒粒饱满的豆子提前一夜泡好,这泡豆子的时间也有讲究,这不能泡的太短,豆子没泡好这浆水就不好出。但你也不能泡的太长时间,太久了这豆子就会“泡僵”,味儿就不好了。

    李杨氏磨了大半辈子的豆子了,自然知晓这其中利害关系,她自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保管泡出的豆子都恰到好处。

    豆子泡好了就得上磨磨了,一勺添一勺的别急也别赶,推一下磨加一勺豆,不一会这细细的豆浆就装了半盆了。

    接下来就是很重要的步骤了——煮豆浆。把磨好的浆水拿包袱布过滤一遍渣子,就能上锅煮了。

    这豆浆啊一定要煮开,不然可是会害到自己的。

    这豆浆煮好了还有多余的粗渣子,李杨氏也绝不会浪费。新鲜的豆渣混着韭菜一起炒,味道香的呀,吃过一次就忘不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的时候,家里黄豆地刚喷完农药,就有一只肥嘟嘟的兔子来偷豆,然后就给毒死了,让我们家狗给捡了回来,把它给能的,蹦来蹦去的。

    可是我爷爷说那兔子一看就是毒着了,嘴边有乌血,不能吃,我们就把它给埋了……

    第22章进山

    一天的的傍晚,李杨氏伺候一家老小吃完饭,把锅碗瓢盆又收拾利索了,就开始准备给李耀宗要带上山的干粮,这是李家村猎户人家的惯例。

    入了冬山上的猎物们也都出来寻找食物来存粮过冬,正是个抓捕的好机会。庄稼人也正好得了闲,总会三五成群的上山找猎物。

    李杨氏把秋里刚收的玉米用磨磨成粉,把这玉米面和着糯米粉、高粱粉一同摊成薄薄的饼,足足摊了二十张,能够李耀宗一伙吃上三天了。

    还有那晒干的花生,拿河沙做底在锅里炒熟了,稍微放凉了后也给他带了一布袋。花生是个好东西,好吃又顶饿,还能做引子给野物们设陷阱。

    这次上山李耀宗自己还得带不少的东西,干粮就没再准备很多了,如果入了冬还想进次山,李杨氏还会给他带上自家熏的腊肉和干豆腐,在深山老林里也能吃的好点。而且铁牛、大林他们也会带一些干粮,所以吃的是绝对够了。

    次日一早,李耀宗早早的起来后就把装干粮的布包系在了腰间,带上了自己往常打猎的一应物件,把箭换上了新买的箭头,牢牢的把弓箭捆在了身后。

    把那铁夹子也都装进了包里,带上了装满了水的牛皮水囊就去了铁牛家,准备和他们一起进山。

    大林家是离东山最近的,所以他们约好了一起去大林家集合,然后再进山。李家和张家挨的近,李耀宗和铁牛两个人便一同去大林家了。在路上的时候,铁牛就已经开始盘算了,要逮些什么,哪些野物晚上出来的多……

    李耀宗打趣他:“铁牛,你别盘算了,你这怕是要把整个东山的野物都捞回来给小青做聘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