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作品:《穿书酱油党的日子

    于嬷嬷带着众人在一处院落前停了下来:“这里就是小姐们上课的芷兰堂了。现在时辰尚早,郡主和林小姐可以先在屋里等候或者去漱玉馆用早膳。以后小姐每天都可以去漱玉馆用膳,咱们书院提供早膳和午膳。而且这里的膳食都是请宫里的御医安排的食单,又专门聘请了醉宵楼的大师傅们亲自掌勺,既对小姐们的身子大有好处,又十分味美。”

    “恩,有劳于嬷嬷了,锦绣。”嘉平郡主略一点头道。

    锦绣递过去一个荷包:“多谢于嬷嬷,这是我家郡主的一点子心意,且留着吃杯茶罢。我们家小姐以后就劳烦嬷嬷了,可别让她在这受什么委屈。”

    “谢过郡主,妾身一定好好照看小姐。”于嬷嬷接过荷包,屈膝对着嘉平郡主行了一礼后道。

    嘉平郡主微微颔首,弯下身子温柔的对着女儿道:“曦儿乖乖的在这里好好上课,下午娘亲让红鲤她们来接你。要好好听话,若是受了委屈什么的也别怕,只管回家告诉我。”

    林曦认真的点点头,嘉平郡主满意一笑。笑容宛若堂前盛开的芍药,明艳动人,给这小院子里增添了不少光彩。

    “那我就先回去了。”摸摸女儿的小脑袋,嘉平郡主便带着锦绣转身离去。林曦也在于嬷嬷的指引下走进了芷兰堂。

    走进厅堂后,林曦四下打量了一眼。不愧是京城第一女院,这见厅堂明亮宽敞,可同时容纳百人左右。东边的墙上挂了副仙女的画像,甚为精致,北面开了个很大的门,通到另一间屋子,门上挂了檀木制的串珠帘子。

    东边墙下正中间处放了一张较大的乌木矮桌,其余地方则整齐的摆放着近六十张小一些的乌木矮桌。矮桌下大部分都摆着四尺宽的鸦青细棉软垫,上面绣着不知名的兰花。

    此时屋里已经有三四十人了,都是七八岁上下的女孩子,有安静的坐着的,也有一小堆在一起说话的。

    林曦随便找了一处矮桌坐定,陆陆续续进来了几个小姑娘,又等了一炷香左右的时间,才有一个气质出众的女子走了进来,坐在大厅的上位。女子面容普通,年纪也不算年轻,但浑身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和风韵,只让人觉得连眼角的细纹都是给她增添风情的。

    “我是书院的山长任婉柔。又是新的一年,训诫的话我也不想多说,你们都是大乾能道出姓名的世家贵女,既然来了东林书院,就不要给家族丢脸。先习字半个月,这半个月里你们要定下今年的功课安排,若有不能决断之处也可去各个课堂上看看,我会是你们之后的棋艺课夫子。好了,许嬷嬷,带着她们去课室罢。”

    任山长的话并不多,但是语调轻缓,娓娓动听。

    这批一共四十二个学生,被管事的许嬷嬷任意抓阄分成了三个班级,班级以花来命名。分别是兰花、蔷薇和芍药。当然这样的分班只是暂时的,会在一个月的考核之后重新分配。林曦被分入了蔷薇班。

    许嬷嬷带着林曦等人来到蔷薇班门口就离开了,十四个七八岁大的小姑娘们一起走进了班级。而这时候夫子还没有到来,不知道从谁开始,大家互相认识起来。

    坐在林曦身边的是一位胖嘟嘟的小姑娘,穿着粉红色的暗纹云缎小夹袄,上面绣着几只很可爱的小彩蝶,头上梳着两个包包头,扎着一条和衣服一样颜色的彩带,大而灵动的眼睛正好奇的打量着林曦:“你是哪家的,行几?叫什么?”

    林曦看着小姑娘粉嫩嫩的小脸蛋非常喜欢,按捺下想要掐上那张小脸蛋的冲动,歪着头回道:“我是英国公府的,行六,我叫林曦。”

    小姑娘听完林曦的话之后眼睛一亮:“我知道你,我祖母和英国公夫人是亲姐妹,我爹爹是光禄寺卿。之前我和祖母去过好几次英国公府啦,不过听姨祖母说你之前一直在余杭,你是什么时候回京城的?今年多大啊?”

    林曦对于古代一表三千里的血缘关系一点也不惊讶,闻言也很是从容:“我七岁了,刚刚回京城还不到一个月呢。”

    “我也七岁了,那你是几月出生的?”

    “我是八月。”

    小姑娘开心的拍拍手:“我是四月生的,我比你大,你要叫我表姐,你放心,以后我会好好照顾你哒。”

    林曦额上滑下三根黑线,委婉的拒绝道:“咱们现在都在学堂里,以姐妹相称多没意思啊,还不如直接叫名字,像大人一样才更好玩。”

    小姑娘没听出林曦语气中的拒绝来,倒是很开心的应下了:“好啊,我叫杨蕾蕾,我以后就叫你曦儿,你叫我蕾蕾好啦。”

    杨蕾蕾是一个很活泼的女孩子,和林曦熟悉之后,她就迫不及待的问起了林曦在余杭的生活。林曦倒是很能理解一直在京城里长大的小姑娘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只拣了些好吃的好玩的说了。

    “余杭的夏天可热了,有时候爹爹就带着我们去游西湖,我和哥哥们还会在西湖上划船呢,风一吹过来,带着湖里的水汽,可凉爽了。而且西湖的景色可美了,我有一次晚上的时候还在芦苇丛里看到了满天的萤火虫,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而且西湖连着运河,运河两岸都是红灯笼,把河水都照红了……”

    林曦讲得绘声绘色,渐渐的她身边围了一群小姑娘们,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盯着她,时而惊叹,时而羡慕,也开始和林曦攀谈起来,气氛也变得极为轻松活泼。

    只有课堂南侧窗户边一个姑娘非常不高兴,她觉得自从自己来到了这个地方就没有舒服过。原本在家里,她是唯一的嫡女,生得又极好,一群庶姐庶妹们争先恐后的讨好她,把她捧在手心里。可是这里却不一样,有很多学生的出生根本不比她差,甚至比她还要高贵许多,完全没有人把她放在眼里,这巨大的落差让她十分不适应。

    现在见到林曦被一群小姑娘围在中心,她的心里更加不舒服了。忍不住插嘴道:“哼,果然是小地方出来的人,见识少的可怜。”

    林曦正在和新认识的朋友们聊到了京城好玩的地方,听到这句讽刺有些惊讶,自打她出生以来,凭着英国公府和她的郡主娘亲,就没见过敢在她面前嘲讽她的人。所有她听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居然不是生气,而是一种类似于终于有人敢在我面前放肆了的感觉,俗称吃饱了撑的。

    林曦抬眼向窗边看去,一位身着上好桃花织金锦的小姑娘正不忿的盯着她,一张杏目桃腮的芙蓉面上满是嫉妒,倒是让这副上好的容颜生生只剩六分颜色。

    只是林曦虽然不介意,杨蕾蕾却生气了:“沈尔岚,你说这话什么意思,谁是小地方出来的,你不懂不要胡说。”

    沈尔岚下巴微抬,斜睨着杨蕾蕾,神情颇为不屑:“我难道说错了?从南边乡下来的土包子,以为到了京城随便卖弄一下就能引人注目了?哼,小小年纪便抛头露面,真是没有规矩。”

    这话一出连林曦也沉下了脸。沈尔岚若只是讽刺林曦来自乡下小地方倒也罢了,反正京城的人常常自命不凡,瞧不起外地人,林曦也不会同一个孩子认真计较。但是沈尔岚后面的话却是直接将英国公府和她的一双父母全拉扯了进来,质疑她的教养不算,还要毁了她的名节。女子名节重如山,就算她今年只有七岁,也不能饶恕的。

    “你口中的小地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始皇时期就已经被载入史书中,也是五代吴越国和前朝的都城,我朝太/祖曾赞扬过余杭乃人间之仙境,”林曦冷冷的开口:“这些你不看书不知道倒也罢了,只是你说的那个抛头露面我却是万万不敢苟同。太/祖早在建朝之时就对官员们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远些的不说,只看我朝,朝华长公主曾随驸马爷一起游历大山明川,路途上心有感悟这才回京建立起了咱们如今的东林书院;更有徐子安居士,以一介女子之身亲自出使边疆数十载,一部《西域各国记》引得当时京城纸贵;再看如今书院的琴艺夫子韩夫人,早年因琴艺停滞不前,特地游历全国以提升心境,最后于洛阳以一曲《一剪梅》闻名天下。这些可都是你口里抛头露面之人。”

    顿了顿,林曦接着道:“而你无缘无故对着同窗口出恶言,大放厥词,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没规矩,想来也不用我多说了吧。”

    “你,你……”沈尔岚被林曦的一番话彻底堵了回去,脸气得通红,食指指着林曦,抖得就像得了帕金森病一样。

    “好了,都去座位上坐好,我们要开始上课了。”就在沈尔岚气急败坏的时候,门口传来一句威严的女声,接着一个三十多岁女子走了进来。

    不知道她站在门口听了多久,屋里的众人都有些不安。而女子只是淡淡的扫了林曦和沈尔岚一眼,接着把目光移向众人:“把你们的笔墨纸砚准备好,我们要开始习字了。谁要是再吵闹,就罚抄《劝学》三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