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袁崇焕兵临城下魏宝山计

作品:《大清风水师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袁崇焕忘了这里不同于宁远,不同于锦州,宁远也好,锦州也罢,都是个小地方,里面兵比民多,自己一个人说得算,让守就守,让冲就冲,不用和谁商量。可这里不一样,京城里还有个皇帝,他这个督师到了这里可就不像在辽东了。

    崇祯皇帝坐在京城里,看着皇太极带着十万大军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跑来跑去,一连几天觉都睡不好。本想着叫袁崇焕来护驾,结果,袁崇焕也跟着跑来跑去,一路上一仗没打不说,现在又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带兵到了北京城,他究竟想干什么呢?

    就在这时,崇祯又接到御史弹劾袁崇焕的奏章,阅罢后大吃一惊:是呀!这个袁崇焕擅杀一品大员毛文龙,确有资敌之嫌,这相当于解除了鞑子们的后顾之忧。皇太极率千军万马离开沈阳,袁崇焕他真不知道?他在沈阳城安排下那么多的探子,都是干什么吃的,眼睛长在肚皮上了吗?说出来谁信呢?如果知道,他却未加干涉,纵敌入京,是何居心呢?要说袁崇焕要谋反,崇祯现在仍然有些不相信。袁崇焕进士出身,位高权重,根本没有谋逆的缘由。或许是五年复辽的话说得大了些,现在想逼朕做城下之盟,倘若真是如此,真是胆大包天!你只顾自己的脸面,让朕的脸面放在哪里?崇祯坐在京城里,心如乱麻,赶紧召来兵部尚书孙承宗议事。

    孙承宗从皇宫出来,眉头一直紧锁,自己的学生,自己知道。袁崇焕绝对不会有谋反之心,可是现在这么多事情摆在面前,就算是自己想保住他,也实在有些困难了。听说袁崇焕率军到了北京城下,孙承宗赶紧就派出了使者。

    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汉族,北直隶保定高阳人,曾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也是袁崇焕的老师,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了袁崇焕。这个人可不简单,可以说,他的存在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明末历史,让明末真正得以延续了十几年。

    早在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时,他即着手实施其欲保关门,必先固辽西;欲复辽东,亦必先固辽西的战略计划,积极部署宁锦防线。大力整顿了关门防务,同时是修筑宁远城。孙承宗所在辽东的四年,重用了一大批忠直的文武将吏人才,边防大备,袁崇焕正是其中之一。正当他锐意恢复之际,却遭到了来自魏忠贤的打击。天启五年九月,自请罢官返乡。

    直到前不久,皇太极率军避开山海关,宁锦一线,绕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塞内,相继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北京。在此危难之际,明廷这才想起这个人才来,所以二次起用孙承宗,诏以原官兼兵部尚书守通州,统筹全局。

    要说明白自己学生真实意图的恐怕也只有这个老师了,派去的使者传达了他的一段话给袁崇焕:“皇上十分赏识你,我也相信你的忠诚,但是你杀了毛文龙,现在又把军队驻扎在城外,很多人都怀疑你,希望你为国效力,若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明朝有规定,边防军队,未经皇帝允许,不得驻扎于北京城下,但是袁崇焕却以为事非得已,情有可原,谁也没请示,就直接把兵驻扎到了南城。这件事说大可大,说小可不小,再加上早有流言流入了京城,所以上到朝廷重员,下到小商小贩,一致认定,袁崇焕这个人有问题。很不巧,更要命的是就在几天后,皇太极率军抵达北京城下,并驻扎于城北,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这下子,袁崇焕也有些慌了,真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谁都以为,金兵是自己带来的。

    崇祯皇帝本来心里就疑神疑鬼,听闻皇太极率大军兵临城下了,这回终于坐不住了,赶紧召见袁崇焕进城,他要亲自召见。

    袁崇焕听说皇上要见自己,预感到大事不妙了。一年多了,自己寸土未复不说,现在还把金兵弄到了京城底下,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了。明知是死也得去,自己不去,就更解释不清了。心情忐忑不安地进了城,和他一起见皇帝的还有三个人,分别是总兵满桂、黑云龙、祖大寿。

    祖大寿是袁崇焕的心腹。满桂一直和袁崇焕有矛盾,黑云龙是满桂的部下。见到了皇上后,没想到崇祯并没有发火,也没有训斥,反而极为关心地把自己的大衣披到了袁崇焕的身上,一阵嘘寒问暖。

    袁崇焕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自己一年多啥也没干,让敌人都打到了眼皮底下,圣上竟然还对自己还这么客气,实在是做梦也没想到,一瞬间,袁崇焕彻底懵了。而让文武百官更懵的是,袁崇焕竟然当着皇帝的面,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让自己的人马进城休整。

    这句话可吓坏了所有人,崇祯帝想也没想,严词拒绝,当场就否决了袁崇焕的请求。边军未经请示就驻扎城下,本身就是罪不容赦,而现在又要把兵带进京城,这不是得寸进尺吗?别看崇祯对袁崇焕表面上嘘寒问暖,但是人言可畏,又怎么会不加防备,万一袁崇焕的九千骑兵进了城,造了反,这不是引火烧身嘛!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北京城外不是一片旷野,外城还有很多老百姓,国家养你军队是干什么的?让人家打到家门口你还把老百姓扔在外面,让鞑子烧杀抢掠?老百姓能服吗?

    其实,这事也不能说是袁崇焕得寸进尺,确实情有可原。自己的部下比起大同、宣府之兵不知要辛苦多少倍,连日来一直马不停蹄,一天行军一百多里,已经累得不行了。袁崇焕心里有气,可是嘴上不敢说,心想:前不久,大同总兵满桂和宣府总兵侯世禄的勤王之师,不是也进城修整了吗?我比他们的地位要高吧,他们都能进城,我为什么进不了?

    可是他忘了,本来现在人人都在猜忌你,你还要带兵入城,这不是自己往枪口上撞嘛!

    袁崇焕没办法,只好拖着疲惫的身体,亲自到各营安抚,总算是把事情平息了。

    且说驻扎在城北的皇太极,此时正稳坐中军帐内,召众贝勒议道:“各位都不止一次和袁蛮子打交道了,这个人擅于守,咱们还得尽量避开他,别和他硬拼。如今,京城中到处都是关于他的流言,崇祯不可能不对他产生怀疑,咱们只要稍稍加把火,造成一种与袁崇焕有约的假象,君臣相疑,相互反目,一触即发。”

    莽古尔泰点了点头:“汗王,你说怎么办吧?”

    皇太极道:“明天清晨,我们集中兵力攻德胜门,排纵队,队与队之间保持距离,随时做好撤退的准备,别让炮炸了。五哥带人去城南拖住袁崇焕,边打就退,让所有人都能看出来,我们并不是在真打,就是走个过场。我就不信,小皇帝还能沉住气!”

    商定结束后,众贝勒各回本旗,安排攻城事宜。营帐中只剩下皇太极、范文程和魏宝山三人。

    皇太极道:“我们此次攻北门也只是做做样子,红夷大炮威猛,京城之固,比宁远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旦明军开炮,我八旗军躲无可躲,肯定是要吃亏。宝山啊,不和道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大炮打不出来,当然,本王也知道此事有些无稽,只是随便问问。”

    魏宝山等人对红夷大炮知之甚少,甚至连大炮是如何打出来的都有些迷糊,不由得看向了范文程。

    范文程道:“红夷大炮的炮管长,管壁很厚,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形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精度很高。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十尺,重千斤以上,不适合灵活作战。一般来说,我们每次都是攻入城下,进入红夷大炮射程后,他们便用开花弹集火射击,威力不容小觑。”

    魏宝山点了点头:“如此说来,大炮的炮弹会在空中飞过一定的距离后,再落入阵营爆炸,如果让飞行距离缩短,是不是就会提前爆炸?”

    “对!就是这样,但是炮弹飞行速度很快,那些炮手又十分擅长开炮,调整的角度刚好可以打到我军阵营,很难失误。”

    “嗯,我倒是有个办法,但是不知道会不会对炮弹有效。”

    皇太极和范文程一听,赶紧追问:“什么办法?”

    “风水中,无外乎都是疏气御气,为己所用。别的不知道,通过风水阵法,可以使一定范围内气场发生变化。在这个范围内,气会变得厚而实,叶落而缓,鸟飞而慢,即使开水也会很长时间才会逐渐变凉,就是不知道炮弹会不会也被速度减缓?”

    “哦,还有这种阵法?”

    魏宝山点了点头:“风水中奉行藏风聚气,最起码的要求就是气蓄。星宿带动天的气,山川带动地的气,阳气从风而行,阴气从水而行。我们可以借助城外的护城河,把水中的阴气瞬间导出,肯定会形成一股很强大的阴风。只是风究竟会大到什么程度,能不能阻滞炮弹飞行的速度,我就不知道了。”

    皇太极听得目瞪口呆:“宝山,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制造一阵大风,把炮弹刮回去,提前落地爆炸?真要是如此,那我八旗大军就可以安然无恙,岂不是他们开炮就会炸他们自己了吗?

    魏宝山点了点头:“理论上就是这样,只是以前我也从没有试过,不知道效果会是如何。”

    皇太极摆了摆手:“这不要紧,本来我自己都没对此抱着多大希望,没想到宝山竟然真的有计,咱们姑且就试上一试,如果能成自然最好,万一不成,也不影响大局。我会让八旗军保持距离,一旦发现对方开炮,赶紧后撤,损失应该不会很重。只是宝山,那这事儿恐怕又要辛苦你了,不知道麻不麻烦。”

    魏宝山笑了笑,开口道:“汗王,没什么麻不麻烦的。我需要三十名身手利落,又识水性的好手配合我行事布阵。”

    “没问题!文程先生,此事由你负责,去营中选拔,无论宝山需要什么,都要尽全力满足!”

    “是,汗王!”

    当夜,魏宝山把三十人分成五队,每队各六人。首先派出两队,偷偷潜入护城河,在距德胜门左右二十丈远处的水底下各钉下了五根铜柱。

    这些铜柱都是事先做过手脚的,长约五尺,粗约三寸,里面都是空心的,灌满了水银,外面用腊封得很严实。铜柱与铜柱之间还有一排锁环,上面拉上了挂满铜线的红绳,样子就和现在捞鱼的挂网差不太多,横着便把护城河拦腰斩断了。

    第二批派出的两队人,每人身背六十斤活鱼,悄悄潜入护城河后,就把活鱼全都倒在了两挂铜网之间,一时间,水底下熙熙攘攘,挤满了活鱼。成千上万条活鱼在水里嬉戏,偶尔越出水面,场面极为壮观。幸好是深夜,城头上也没有人注意到这些。

    第三批的人身上带好朱砂、赤硝、鸡血等物在天快亮时潜入了水下,在水里蹲守起来。要说这伙人是最辛苦的,泡在水里也不敢露头,仅凭口中的一支竹管潜在水下,那滋味实在是不好受。不过,当官的吩咐什么就是什么,这些当兵的根本就法拒绝。事先,范文程也说了,任务完成后,各赏银子一百两,如果一切成功,官升三级,赏银五百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当个大头兵还不都是为了吃饱饭,有这个机会,自然挺着脖子往上冲。

    清晨,天刚刚亮,五十个号手吹响了牛角号,三十面大鼓摆得山响,八旗军手执盾牌,弃马步战,向德胜门冲去。

    宣府总兵侯世禄早就被八旗兵打怕了,一见金兵攻城,根本不敢出战,赶紧命令备好火铳弓弩坚守。满桂是蒙古将领,部下都是能征善战的蒙古兵,和八旗兵交过多次手了,从战斗力上来看,并不比八旗兵弱。面对八旗兵的进攻,也有心在皇上面前表现一番,亲自率兵迎了出去。

    双方军队短兵相接,立时就拼杀了起来,刀光剑影,喊杀声惊天动地。

    城上的侯世禄一见,自己也不能看热闹,眼见八旗兵冲到炮程之内了,赶紧下令开炮。

    城上边这一忙活,魏宝山早就注意到了,赶紧令人鸣金收兵。

    护城河里的那些人在水里蹲了一个多时辰了,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一听到鸣金之声,赶紧把身上的瓶瓶罐罐全都弄碎,把那些赤硝、朱砂、鸡血等玩意儿一鼓脑儿倒进水中。

    这些东西一入水,整个河面瞬间都变了颜色,水里的那些鱼上下跳跃,像是下了饺子似的,劈里啪啦响个不停。魏宝山见差不多了,赶紧让站在高处的马伯通挥旗子。马伯通手里举着龙旗,来回这么一晃,早就准备好的一千名士兵每人举起一面铜镜,有的就是从铠甲上刚摘下来的护心镜,统统高举过头,迎着阳光,反光反射向护城河。

    千面铜镜反照着阳光,一晃护城河,河面就像打了一道厉闪,夺人双目,让人眼睛都睁不开了。几乎就在同时,从水中突然刮起一道旋风,直径足有十丈多宽,像是一道风墙一般竖立起来,顶天立地,水中的活鱼都跟着卷到了空中,一时间,飞砂走石,所有人都看傻眼了,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再说城头之上的炮兵,听吩咐,把炮弹压膛,调好角度,点燃引信,一排炮弹就射了出去。炮弹被风墙这么一挡,速度明显受到影响,竟然比原定的位置缩短了十多丈就落在了地上爆炸了。顷刻间,明军阵营里一片鬼哭狼嚎之声,满桂还以为是八旗兵打的,嘴里大骂:“这些个鞑子,竟然也有了大炮!”

    手下的一位将领瞅着城上喊道:“总兵大人,是城上射下来的!”

    满桂回头一看,果然是自家大炮,气得破口大骂:“你们瞎了眼了,怎么打自己人?”话音未落,又一发炮弹就在他身旁炸响了,一下子就把他轰下马来,摔出两丈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