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第138节

作品:《弹幕教我做女王(基建)

    【那你们总不能指望阿蓁和对方跟泼妇骂街一样吵架吧,吵着吵着还能打起来,这场面,多不优雅。】

    借着心中的那口闷气,姜蓁现场提笔打起了草稿,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这群史官真的好烦!好烦!好烦!不就是几百个贪官吗?有什么杀不得的,不杀他们,就任由让他们欺压我姜国百姓?……一群贪图虚名的老东西,敢说我坏话,我明天就让他们自己买纸去,贵死他们……呜呜呜~这件事情真的是越想越气,委屈死我了!!”

    姜蓁洋洋洒洒的写了几百字的日记,写完之后,心里的气也消了。

    把这篇稿纸放下之后,姜蓁又恢复了之前的威严大度的姜王模样,仿佛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淡定的对卫蝉吩咐道:“史家的这群人都已经把今年的事件记录好了,咱们也学学当初的郑国,请人抄书,把今年的新史,送到各国去。”

    “那些过分的言论?”卫蝉皱着眉头问道。

    姜蓁无奈的说道:“随它去,细枝末节的东西,不用太计较。”

    史官的言论,在都邑还是掀起了风浪。

    处置这群犯事官员的时候,是每隔一段时间杀一批,大家都只顾着看热闹了,也没注意。

    但是当这群史官把这些数据汇总起来,就显得有些吓人了。

    加上姜蓁做太女和做蓝河公主时期处理的官员,姜国的官场,仿佛进行了一次大换血。

    “这也不单单是阿蓁一个人做的,赵青竹和与御史台那群人也弹劾了不少官员,我也处置了那么人,怎么都算在了阿蓁头上,这些数字得让他们改。”姜大头第一个替姜蓁叫屈。

    近侍回道:“可是在您禅位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王上在处理政务。这群史官就住在都邑,眼明心亮,不太好糊弄。”

    知道改的希望不大之后,姜大头的口风一转,霸气的说道:“不过是处理区区几百上千人罢了,能还我姜国强大,百姓安康,阿蓁此举极其明智,是史官不识货。”

    话是这么说的,但姜大头心里还是暗自咋舌。

    自姜蓁参与政事以来,因她而死的官员数量,不止超乎了史官的想象,也超乎了姜王的想象,要不然史官也不会觉得姜蓁做得过分。

    姜大头暗自设想了一下,他要是处置了那么多官员,又找不到合适的人代替那些岗位,姜国肯定被他玩散架。

    卫宋郑齐四国也是一样,没人敢对自家官场进行大清洗。

    哪怕史官对姜蓁的行为是批评的态度,四国君王的心里也是羡慕的,有那么多可用的人给姜蓁祸祸。

    他们要有这个机会,玩的花样比姜蓁还多。

    最懊悔的当属郑王了,“当初那些人才可都是在郑国求学的,我怎么就没想起用他们呢。”

    近侍小声的回道:“因为没有新的位置留给他们。”

    郑王哼笑一声,很有自知之明的说道:“根本原因还是郑国对官员没有一个严格的考核标准。我郑国的官员,也该清理一批了。一群庸碌之辈,全无可用之处。”

    郑国的官员还在议论姜蓁,骂她残暴,转头郑王就惦记上他们的人头。

    第151章 不就是杀头嘛

    等四下无人的时候,郑王拿着姜国送来的新史细看,心中忍不住怅然,只觉得那史书上的有些字,格外扎眼。

    “姜国新历元年一月一日,姜王登基,夜间放烟花庆贺……这么快就把时间换成姜国新历了,以前记录历史,用的可都是郑国的历法……”

    姜国从郑国夺走的,不止是大批的人才和声望,还有这潜在的影响力。

    把史书扔到桌子上,郑王自言自语道:“他国的人本就没什么忠心可言,这群人能从郑国离开,姜国有事,他们也会离开姜国。姜王正在大力栽培本国人,我也得培养郑国人才行。”

    说着说着,郑王就在心里拟了一个想要处置的官员名单,他们不把位置腾出来,别人怎么好上位呢。

    史官记录那群官员的死亡名单的时候,不止记录了他们的名字,还记下了他们的死因。

    细细的对比一下,郑国的某些官员,连姜国被砍头的犯官都比不上,要不然郑王怎么会忍不住起杀心。

    因为战乱、天灾、疾病,各国百姓的死亡率本来就很高,大家都见惯了生死。

    但是见惯了生死不代表他们想死,能活他们还是想苟的。大批读书人往姜国跑,图的就是姜国的便利。

    诸国之中,姜国是对外名声最好的一个国家。

    姜国有盐铁之利,一直都很富裕,改良了耕种的方法之后,粮食产量也大增,冬天又有棉衣和火炕,读书也有大量免费的书籍可以看,买纸也方便,最重要的是,姜国有大量的医官和神药青霉药……

    生活在姜国,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能得到满足,甚至连健康都能得到保障。

    但因为大家对姜国的期待太高,导致姜蓁不过是处理了一批官员,就让都邑的许多读书人变得失望。

    “我原本还想留在姜国参加科举,但现在看来,还是算了吧。姜王对官员的要求太严格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今年姜王居然处置了那么多人。在姜国做官确实危险,动辄就被砍头。”

    “危险吗?不危险呀。”马上要去各郡县任职的大学学生们,一点儿都不觉得自己危险,只是觉得自己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应该会吃点苦,兴致都不是很高。

    “不危险?呵呵~你试试就知道了,可别到时候连累了家人。”

    “我既不通敌卖国,也不违抗王上的政令,更不会欺压百姓,霸占良田……”学生掰着手指,算了一下那些会砍头的罪名,非常笃定的说道:“这些大错我肯定不会犯。其他小错误,最多就是革职、坐牢服役、迁去边郡,小命还是能保住的。”

    “说得轻松,等你真到了那个地位的时候,早就身不由己了。”

    “身不由己?为什么会身不由己?谁会逼着我去犯找死吗?”这群出身足够高的学生,不觉得有什么能够逼迫自己。

    话不投机半句多,对方也不想和这群学生争辩,轻哼了一声,转头离开。

    “这人有毛病吧?他脑袋里想的东西,怎么奇奇怪怪的。”

    大学学堂和致知学堂的学生,仿佛和上一代读书人的思想有壁垒,经常说着说着双方的交流就进行不下去了。

    能和他们愉快交流的,只有各家私学的最新的那一批学生,他们所学的教材和大学相差不大,读的都是印刷作坊出品的书籍。

    这些出版的书籍,经过姜蓁和直播间观众的筛选,全都是积极向上爱国爱民的,保准这批学生长大,能成为姜国的铁血事业粉。

    【把大学这批学生安排明白之后,咱们好像就没多少备胎了。得赶紧把备胎培养起来,不然下次就没有能用的了。】

    【致知学堂那儿不是还有吗?两个学院上课的内容都差不多。】

    【虽然学的都是一样的,但大学里出来的官员,身份更正统,更能服众。】

    科举生靠学识碾压,贵族学生靠自己的身份背景。直接提拔致知学堂的人,会打破姜蓁和秋月之前设定的某些潜规则,削弱大学的权威性。

    姜蓁犹豫了两秒,还是说道:“致知学堂的学生,需要走科举生的路子,直接提拔不合适。”

    【科举得明年八月了吧?还有那么长时间呢,这段时间没有备胎,我好没有安全感的。】

    【可以不用举办大规模的考试,只在都邑举办一场小型的考试呢?反正姜国的读书人大部分都在都邑。】

    【县试的第一名,也可以让他们来大学深造。】

    这两年姜蓁的要求越变越严格,已经对姜国的官员队伍进行过大清洗了,就算还有大批官员被革职的情况,那也该是明年年底考评的时候。

    可直播间的人说话也说到了姜蓁的心坎上,没有备胎在旁边候着,她收拾起人来,肯定也会束手束脚的。

    没有纠结多久,姜蓁就把秋月找来,商量着说道:“大学里现在少了几百名学生,我准备让各县县试第一名来大学深造,除此之外,还准备在都邑挑一百人。这批人和之前的科举生不一样,不能一直留在大学里,读到八月,就让他们退学。若想继续留在学校,必须得通过科举。”

    这样的政策类似于旁听生,接收到的知识一样,但待遇不一样。

    “都邑这边的读书人鱼龙混杂,王上不如从各家私学招学生。各家的学生凑在一起,也能互相交流。”秋月建议道。

    【要论基础素质和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来看,确实是私学的学生更优质。】

    【各家学派都有自己治世的独特方式,正好咱们可以吸收百家之长。】

    【这么说起来的话,大学里的课程算是基础课,其他各家的课程算他们的特长?】

    秋月这主意不错,姜蓁直接说道:“行,就按你说的办,等过完年,就通知下去。”

    “王上,怕是得早点通知才行。要去上任的那群学生,正在都邑招揽门客。”秋月提醒道:“一些家境普通的读书人,很容易被人招揽。”

    官员年底考核之后,很快就是过年的日子,姜蓁虽然给大学里的这群学生们派了官,但是也没逼着让他们年前去上任,而是贴心的安排他们过完年再去,反正也没几天了。

    在这段时间里,这群学生们也没有闲着,而是给自己招揽起了门客。

    他们能被秋月挑出去实习,就代表了他们自身也有一定的能力,眼光自然也高,他们想要招揽的门客,很多都是致知学堂或者各家私学里的尖子生。

    【哟~这群小崽子居然还敢和我们抢人呢,胆子肥呀。】

    【小萝卜们都还挺聪明的,出去办事,还知道先找几个帮手。】

    【这话说得,谁家还能没几个门客和谋士。】

    哪怕姜国各种政策打压,姜国的贵族依旧在养门客,只是数量没那么多了而已,毕竟现在养门客的成本比以前高得多,养的童仆越多,成本越高,不是巨富,也养不了上万的童仆。

    姜蓁摩挲了两秒下巴,在成全这群学生和成全自己之间,选择了成全自己。

    “这群学生年后上任,咱们就年前把通知发下去吧。”

    秋月点头,“臣马上就去办。”

    【本来还想让大家过个好年的,这下各个学堂里的学生也没法好好享受过年的假期了。】

    【但这次的旁听生的待遇不比科举生,参加考核的人数应该没有参加科举的人多。】

    虽然姜蓁这里的待遇未知,但再怎么也比做门客好。

    前两批学生,姜蓁派官的时候,职位都是县令、县丞之类不高不低的官职,做他们的门客,哪有去大学前程好。

    秋月刚把大学招旁听生的公告放出去,学生们招揽门客的主意就落空了,根本就没人愿意跟他们了。

    “你真不跟我走?你要是帮我做事,竹纸管够,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一年的钱粮也不会少了你的……”

    被史家那群人骂了一顿之后,姜蓁就严格控制了送给各家学堂的纸张数量,都邑的纸价也水涨船高。

    纸管够的承诺,对读书人来说,还真是诚意十足,但对方依旧无情拒绝。

    “真不去!我等大学的考试。”

    “现在做官多危险啊,要被杀头的,这风险让我来担不好吗?你做门客既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又可以平平安安拿钱,多好!”这位学生说得情真意切。

    “呵呵~您太客气了,不就是杀头嘛,这风险我也承担得起。我又不是没头。”

    第152章 四国也危险

    危险和机遇并存,姜国有被杀了头的官员,自然也有被提拔的官员。

    姜国官员的行事准则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姜蓁也不是那种全凭自己喜好行事的君王,只要愿意守规矩,做姜国的官员相对来说还是很安全的。

    有大学旁听的名额在前面吊着,那群学生年前根本就招揽不到优秀的门客。水平不够的门客,他们也看不上。

    惦记着未来任上的事情,过年晚上的烟花,也让他们提不起兴趣。

    甚至看着天空中璀璨绚烂的烟花,他们还会不自觉的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