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417节

作品:《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萧宁所言,如当头棒喝,令天下女子都能明白,她们究竟要如何才能在这世道立足,哪怕男子再怎么容不下她们,也得容得下。

    “记得,更须做到。话说得再漂亮都不如干得漂亮。你们莫只喜欢听漂亮话,却不乐意做实事。”萧宁打趣说来,一众人都笑了。

    萧颖道:“陛下喜欢做实事的人,又有谁会认为只须说好话便能平步青云?”

    萧宁这回更是笑得开怀,朝她们道:“不错,故朕须得牢记,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朕须得正好这上梁。”

    一个朕字有多沉重,身在其位的人最是清楚,也正是因为如此,萧宁不敢有半分松懈。

    “你们与各部往来,一应规矩不能无视。家国天下,国之得也。有利于国家百姓者,只管放手去做。而我更希望你们能团结一切力量。再怎么仇视我们女子出头的男人,若是给他们足够的利,他们不可能不为之心动。你们要懂得变通,莫一味死板。”萧宁又用着轻松无比的语气说起此,提醒一群人,千万不要约束太过。

    变则通,唯有变,才能应对这世上各种心思各异的人。

    “如今政事堂中有了魏国长公主为相,这可是我们大昌第一位女相。虽是太上皇所提拔,我更希望在你们之中,将来能入政事堂者更多。

    “什么时候这天下官员有一半是女子,就是我们努力得到认可。你们可以想像,若是这天下官员有一半是女子,便是这政事堂也有一半是女相,如此,共谋天下,共安天下,那是何等的盛况?”

    道及此,萧宁想像着这样的局面,眼里都是耀眼夺目的光芒。

    不仅是萧宁,又有多少人心之向往,她们的目光变得热切。

    萧宁笑着,甚盼着能有这样的一天。

    “或许终我们一生都看不到这样的局面。不过,就算我们做不到,只要你们牢记将这份希望传达下去,记得让更多的女子明白,女子并非不如男,女子,亦可为家国天下尽一份力,想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女子像我们一样,想在这个世道自由自在地活着,能够享受男人们可以享受的一切。

    “路在那里,我们可以选择不走,但不能说这条路我们不能走。终此一生,我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女子像你们一样,争得自己的天地,成为一个自强自立,不必必须要冠以他人之姓才能生存的一个人。

    “而这一切,并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做到的,更需要你们一起和我努力,为同样的目标发动更多的人才能做到。”

    独木难枝,若想让女子全都站起来,都懂得把握机会,变成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只凭一个人是远远不够。

    只有女子们全都站起来,以自强自立的姿态站在世人面前,和男人一起,为了成为独立的人而努力,那一刻,她们依靠前人积累,自身努力,才能赢得尊重。

    同工同酬,这条路并不容易,但若是她们不努力,她们就会像以前一样,只能倚靠男人而活,完全由男人们主宰她们的人生,她们就算想挣扎反抗,亦是无果。

    萧宁让女子的局面变成现在这般,女子可以出仕,可以经商,可以依靠一技之长立足于天下何其不易。

    若是她们不懂得把握这已然变好的局面,努力让这个世道变得更好,或许,女子会过得比以前更难,更苦。

    “陛下所言甚是。不仅我们自身要做好,更要发动更多的女子为家国天下而努力,以令青史也将我们女子记录在册,以传后世。让后世纵然有心抹去我们女子出仕的功绩亦不能。

    “那一刻,就算世道变得比从前还要差,至少我们种下了火种,只要有一群像我们这样的人,不愿意成为男人的附属,也想把握自己的命运,我们女子就可以。”

    瑶娘的声音很温柔,却透着坚定,更是不容忽视。

    是啊,她们只要开创一个好的局面,有了一个全然甚好的开始,将来,任何人都休想抹去她们的成就。

    那么,就算男人们找到了机会,将她们女子再一次赶回内宅中,终究还是会有像她们同样的人,会用她们的行动向世人证明,女子从来不比男子差,就算他们想方设法要将女子困于内院,方寸之间,终只能是无果。

    不错,萧宁已然领着眼前的这些人,一步一步的改变女子的地位,争得了女子可以出仕,可以承嗣承爵的局面。

    然这些依然不够,若是她们没有后继之人,没有女子再像她们一样,愿意自强自立,而不是被人养在内院,一生一世依附男人,那就是她们的失败。

    欢喜中的人,以为萧宁成为了女帝,古往今来的第一个女帝,她们就可以放心了。如今看来却是她们高兴得太早。

    瞬间清醒过来的人,马上明白,萧宁今日让她们聚集在此的原因。

    “陛下所言,我们明白了。”只她们三十来个人,对,天下愿意出头的女子也不仅仅是她们这三十几个,但比起天下郎君人人可以出仕,只要有本事便可在这世道立足,有多少女郎依然只想依附男人而活?

    比起这世上男人为官做主,经商有道者,女子之数,少得可怜,连男子的太仓一粟都不到。

    可她们却为这样的局面而沾沾自喜了!

    清醒过来的人立刻思考,她们该如何才能壮大女子自强自立的队伍?

    “陛下以为,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想来想去,想着每一个办法,可终还是否去。

    那样不行,这个不能。

    若是各家的女郎都被父兄管着,她们能从家族中抢人吗?

    最终,她们虽然羞愧,还是不得不问起萧宁,想从萧宁处得以指点,知道以后的路究竟要怎么走才好。

    “育人才。”萧宁道出这三个字,不朝廷要与世族抗衡需要培养人才,就算女子想占据这个世道的位置,都需要才。

    只有人才能让这个天下就算再不认同你的人,终究奈何不得你,最后只能对你们俯首称臣。

    “其实我们想到这个方法,自然,他们也会知道。究竟谁更技高一筹,须得比胸襟气度,也得道破他人之利。”萧宁提醒在场的人,莫要以为她们有办法发展人才,其他人就会眼睁睁地看着她们作为而不阻拦。

    “试问世族谁人不乐意家族繁荣延绵,我们世族出身的女子都知道,说起读书识字,我们与家中兄长们并无区别,便证明在我们家族中,我们一开始也是作为人才培养的,虽然那是倾向于让我们管理内宅。”

    说到这里,萧宁无奈地侧过头,一群女郎们亦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亦不可否认萧宁所言甚是。

    “但这齐家治国平天下,女子能使家宅安宁,于朝廷之上,若是有心,自然也能治得天下。

    “看看你们,其中有多少是被人认为可以治天下的?如今的你们身为朝廷命官,做得比男人们差吗?”

    萧宁让在场的女郎们,尤其是出身世族的女郎们看看自己,难道她们不是最好的证明?

    一群人对视一眼,不得不说确实如此。

    萧宁与她们道:“所谓是敌是友,你们不宜过早定论。人人都道我萧氏虽为世族出身,却处处提拔寒门,打压世族。但这其中当真只是简单的提拔和打压的关系?更多难道不是为了平衡?

    “世族独大,以令朝廷名存实亡,更令朝臣之权凌驾于皇权之上,难道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处处抑制世族,更多是因为世族失了分寸,忘记他们为臣的分寸。

    “对,现在男人也认为我们女子失了分寸,竟然想跟他们分庭抗礼。他们也在想,究竟如何才能让我们乖乖退回内院。

    “和男人来硬的,不过是斗得两败俱伤,这并不是我想看到的,同样也不是天下人想看到的。

    “所以,你们对男人,不仅要防他们下暗手,也须得与他们交好,向他们学习,若能习得一技之长,这对你我而言都是好事。”

    不得不说,萧宁纵然为帝,在她心中,依然是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原就该是这样的不是吗?

    这世道的人,谁敢说自己没有一技之长?谁又敢说他这么多年活下来,当真就活成了世上最厉害的那一个人。

    骄傲使人退步。萧宁牢记这句话,更愿意继续奋斗,坚持地奋斗下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可以让她永远清醒地活着,执掌这个天下。

    这一夜,萧宁说了很多,后来,公孙挽觉得,萧宁说得在理,自此,请入已为国家学院的无类书院,只为传道授业,为天下育人才。

    公孙挽的选择,在当时令人震惊,已然年轻却成为一户部侍郎的她,入政事堂已然成为定数。她倒好,直接请入无类书院当院长。

    可是,后来无数男子为之扼腕!

    公孙挽此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最重要的是,她总喜欢宴请各家夫人女郎一道吟诗作对,弹曲听歌。

    然而每一回她请完了人,之前这各家的夫人和女郎,无论从前是多么娴静的人,再是愿意安居内宅,都突然生了考科举之意。

    就算年纪不到,或是本事不太行,也定是要往无类书院去。

    值得一说的是,无类书院原建于雍州,后来于长安,甚至是各州都各设一无类书院。

    这就意味着,作为无类书院的总院长,公孙挽不仅于一处无类书院宴客,她是日常奔走于各州,每个地方呆上一两个月,周而复始。

    后来,无类书院的女郎越来越多,很快竟然占据到书院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的数据。

    而自无类书院毕业的女郎们,几乎都在各行各业占据一定的地位,其中佼佼者更是出将入相。后人论起公孙挽时,道其辞令了得,一度不少人家都不太乐意自家的夫人和女郎参加公孙挽的宴会。

    可是,已然成为文坛大家,又育以天下人才的公孙挽,她的一场设宴,演讲,无数人趋之若鹜,你不想让你的夫人和女儿去,那就不去吧。

    当然,也不是说公孙挽偏袒于女郎,处处让女郎出头,却无视于郎君。

    在无类书院就读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对公孙挽敬佩有加,公孙挽不仅是位了不起的说客,更是饱读诗书,博古通今的学者,最难得的是,她有一颗公心。

    不可否认她想让更多的女子出头,然而她从未做过半点打压郎君之事。育人才,开拓人才,她一向尽心尽力。

    后来她亦成为大昌教育家的顶点,毕竟如她一般令无数女子愿意出仕,且成为常态,公孙挽为之努力终生。

    终萧宁一朝,为相者十八人,其中女相占八。

    而能够站在宣政殿前的女官,亦占据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如公孙挽一样的女子,还有一个周立,只是比起公孙挽游走于各方游说,她却在后方,修书立作,其倾尽一生,著下《兴史》。

    兴者,不仅仅指的是前朝,还有在大兴之前的其他王朝,道一国之兴替,也写下自古今来的名臣良将,最后写下的更是大昌一朝,她所经历的高祖,太宗之期。

    连带着这一朝所见之臣,她都一一考察,不偏不倚,公正地写下他们所有的经历,并且给予评价。

    关于萧宁的记载,不难看出她对萧宁的欢喜。

    一代女帝,开创千古,养天下士,用天下士,令天下百官臣服,百姓拥护爱戴,万邦来朝,如此帝王亘古未有。

    一本《兴史》写得绝妙,以令后世称颂不矣,更为史家之标本,后世皆以能写出类《兴史》之史书而喜,然而却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能写得出。

    原本的周立,是想在朝廷之上立足,以令天下皆知她名。

    可是,诚如萧宁当初提醒她的话,她算计得太过,样样都在权衡,就连萧宁都被她算计了一回又一回。

    最终,她终是遇上一个她算计不过的人,落入他人彀中,险些丢了性命,却是萧宁救她一命,自此,周立终于醒悟,不再执着于所谓的前途,而是著书立作,以传天下,让后世知道,大昌如此之好。

    萧宁在位三十年,虽以次子萧尧继位,但长女萧允镇守边境,保边境安宁,是为天下敬仰的大将军。

    而三女萧兆,却是一个科学迷,总喜欢研究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自小最喜欢往研究所跑,一呆就是一整日。

    每日同院里那些形似疯癫,却藏着无数奇思妙想人的呆在一起,她是压根不想再跟旁人接触,每日埋头研究,后来为大昌带来一项又一项的新技术,最后更是著出一本《百科全书》,里面记载了如今大昌各种各样的技术制作工艺。

    《百科全书》这个名字,自是萧宁早年告诉过她的,著书时,她便是朝着这个目标前去的。

    光启三十年,女帝驾崩,举国哀,以葬皇陵,后程永宜与之同死,两棺并入皇陵。

    次子萧尧继位,后世称之为高宗。

    萧尧是个温和的皇帝,虽然萧宁一朝不立太子,却设下秘密立储制,太子人选写于勤政爱民匾后,直至萧宁驾崩,这才让宗正与政事堂诸公共同打开。

    那时候,萧允已然在边境立下赫赫战功,朝中上下,都担心这样一个极肖萧宁的公主,最后成为第二个女帝。

    可是,萧允面对萧宁问起是否愿意继皇帝位时,萧允拒绝了。

    “母皇,外面的天地很宽广,我不想一辈子被困在大明宫,我想去看看。”

    诚如萧宁曾经跟女郎们说过的话,路,你可以不想走,却不可是不能走。

    对萧允来说,她可以选择当不当这个皇帝。

    她不愿意,萧宁亦不想强她所难。

    帝位传承,她要为大昌选一个能定得下心的皇帝。

    萧允是长女,能力本事都不差,可以为帝位继承人选。

    萧尧虽然小萧允三岁,从小是个沉稳老练,且胸有丘壑之人,他并不多言,但能定得下心,更善于思考。

    果不其然,大昌在萧尧治下,虽然没有萧宁一朝的波澜壮阔,但大昌国力更上一层楼,百姓安居乐业,人口增长。

    女帝的历史翻篇了,女子的历史在大昌朝才开始。

    大昌一朝,纵然再不出女帝,却有无数女子出将入相,无数为国为民尽心之女子记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