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篇:转载美丽岛电子报报导

作品:《辣味大鵰串烧 (限)

    &l;mg src&quo;_dd

    &l;mg src&quo;_dd

    2016年11月5日

    台北农产运销公司人事大战,台北市长柯文哲遭张荣味系统出卖,成为全台「第一憨人」。事实上,成为张荣味手下败将者,不只有柯文哲,民进党赔了夫人又折兵,才是最大的输家。

    相对於明年二月的全国农会改选,以及後年五月的水利会改选,台北农产运销公司的常董与董事长的改选,不过是前菜而已。

    早在今年一月总统、立委大选结束後,民进党就积极布署农会、水利会的政治拔桩,对内,除了成立「农会与农田水利会」小组,委由立委陈明文担任召集人之外;对外,农委会也陆续在全台展开多场农田水利会「组织改制意见徵询会」,为的就是要进行选举的插旗。

    台北农产运销公司人事大战,看似从十月起进入白热化阶段;事实上,早自六月开始,民进党就已进入内战阶段─陈明文在未告知其兄陈明仁的情形之下,对外放出风声,要与新潮流系一决雌雄。虽然这个消息直至八月,陈明仁才在友人的询问下,被动被告知,但不管如何,陈明文中途引退,才有後来段宜康推前助理蒋玉麟充当马前卒的戏码。

    前云林县长张荣味地方势力虽然式微,但他长期掌握省商会、农会(含北农)、渔会系统,不仅仍是一方之霸,多年来筑成的选战超级盘口,也牢不可破。过去前云林县长苏治芬曾一度有意拿回滩头堡─北港镇农会和农联社,推出代理人竞选总干事和理事主席竞逐,最後还请出南霸天陈菊和赖清德,都难与张荣味势力匹敌;而前总统陈水扁再寻求连任过程中,曾与张荣味达成换票五万张的默契,最後也遭阵前倒戈,并在当选後以司法手段报复;重返执政的民进党,若天真地认为,可以在一夕之间,扳倒张荣味的势力,岂是痴人说梦?

    就「灭张」手段而论。民进党交由段宜康一人与张荣味「钉孤枝」,根本就是失策。

    第一,他不避嫌推出媒体人出身的蒋玉麟,既不具备专业,也缺乏说服力,最後只有摸摸鼻子退出。

    第二,段宜康过去打「军宅女王」王如玄,以及前一阵子逼退中央社社长陈国祥,势如猛虎,锐不可当,怎麽一碰到张荣味就手软?而他每天的脸书爆料,端出的尽是些送礼、旅游等芝麻绿豆大的小菜。民进党想一石多鸟,既想拿回北农地盘、又想转移民进党处理菜价无能的焦点、同时顺势想将新潮流系人马推上垒,那就该狠打张荣味才对?怎麽一直将焦点锁定在某位不具名的董事身上?等到总经理韩国瑜一出马,并端出一桌子曲棍球,段宜康就被逼得破功呢?从中,不得不令人联想,这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2006年3月27日晚,张荣味曾经北上作东,在台北世贸联谊社摆了一桌。虽然当时他饱受焚化炉弊案缠身,未来恐有牢狱之灾,但当晚到场的嘉宾依然冠盖云集,除了有涉及「股市秃鹰案」的前金管会金检局长李进诚在场,新潮流系大老吴乃仁也赫然在座。新潮流系到底与张荣味有何关系?吴乃仁的帐段宜康买不买?而这次打张荣味,为何又故意歪打不正着,最後却将所有败因,都推给误入丛林的柯文哲?段宜康也该说清楚、讲明白!

    再由制度面来看。自台湾省政府尚未废省之前、在台北市开设台北农产运销公司以来,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人事,始终由省农林厅官派;加上土地又为台北市政府所持有,所谓台北农产运销「公司」,实质上是政府可掌控的营利事业单位。纵使,为免农民受到中间剥削,长期以来省农会和青果合作社都派人进驻;而在台北市长郝龙斌与马英九担任总统期间,马、郝两人徒让经营权旁落,坐视张派势力把持北农,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既然民进党已经当家,农委会应该在安排董、总大位中全权主导,怎麽会放任柯文哲与张派进入黑箱,而最後再来抱怨柯文哲「饲老鼠、咬布袋」。如果这样的逻辑说得通的话,则民进党一边批判柯文哲的同时,不也陷入与张荣味间接勾搭的逻辑?

    柯文哲战败之後又撂狠话,模式与向五大财团宣战一般,当他狼来了喊多了,外界就当笑话看看;但民进党就不同了,当菜价高涨,荼害老百姓之际,民进党却还放任新潮流系搞人事斗争,并意图争取选战地盘,只要看得懂门道的人,都会把它当成悲剧看。

    早从郝柏村在任行政院长时,就开始抓菜虫;民进党在野时,也莫不化身为斩妖除魔的检察官群,怎麽轮到自己当家以後,却嘴上无毛两面光?

    事实上,要抓菜虫,与其派段宜康出马,还不如打开陈明文10月26日的脸书,简单两个表、踢爆菜虫操纵市场价格的两种手法,就一目了然,还需看段宜康在脸书上东拉西扯?纵使陈明文认为,台风过後,菜价飙涨,民众苦不堪言,时过三周後,菜价才逐渐回稳,菜虫该倒货的、都已倒得差不多,口袋赚得饱饱,「公平会」却连个调查都尚未启动?似乎只见树、而不见林,但试问,农委会农粮署在关键时刻,寻求进口商和冷藏库经销商,释出进口和冷冻蔬菜,某种程度不也请鬼拿药单?而蔡政府平抑物价失职,重蹈马政府覆辙,不也该遭同等值的批判吗?

    民进党在台北农产运销公司的人事大战中铩羽而归,显现出要政治拔桩绝非易事;尤其,陈明文与张荣味过去有换帖之交,未来若要看「兄弟厮杀」的好戏,恐怕乏善可陈。届时,少了柯文哲当冤大头,且看民进党如何应战,而未来,又要把施政无能的责任,往谁身上推?

    【作者黄光芹现为政治评论员。曾任:自由时报记者、新新闻资深记者、中时人物版主笔、tvbs资深记者、卫视中文台总策划、三立电视台节目组长、时报周刊副总主笔、东森广播∓mp;电视主持人、民众日报主笔】

    转载王大师评论:『林全不打房太阳花又躲起来了』

    最近觉醒公民到处被人酸说是躲起来,不愿对一例一休、砍七日假、阿扁国王的尿袋、面包师霸凌事件表态,这些本人都可理解;毕竟,上述议题并没直接碰触到人民的荷包,就算一例一休牵涉到劳工的权益,但奴性力十足的台劳们,只要牙齿一咬,马上就会撑过去了。

    但有一点,觉醒公民必须说些什麽吧,如果这议题过份复杂,也请当初九合一大选前,看似为了让连胜文败选的巢运领袖们,出来丢丢鸡蛋吧;怎麽民进党年初大选获胜後,就没人抗议这最新的新闻了?

    当然,大师暗指的新闻是行政院院长2日所提,对於未来的财经政策,林全不主张打房。这不又是一个发夹弯?不是说好九合一,乃至2016年总统大选的主轴,就是以分配、加薪与居住正义为中心?其中的居住正义跑哪去了?台湾的房价有跌落至能让年轻人负担的地步吗?

    我了解,放眼望去,全球很少有国家的财政与经济现况,能够让每个年轻人均能负担房屋的地步,但就在政党轮替後的短短5个月後,台湾的房价是有跌到多惨,会让新政府的态度突然转变,将打房列为一个禁区。

    根据统计显示,今年台北市房价的所得比的确有下滑,那到底是滑了多少,正确答案是滑了0.85倍!没错,只滑了这可笑的数字。去年台北市第四季的房价所得比为15.75倍,今年第一季则为14.9倍。

    也就是说,台北市居民,必须连续快15年不吃不喝,将收入全投入房屋中,才能拥有一栋房屋,名列全球前茅。在大部分城市,像是美国,甚至在东京,房价也才为收入的5倍。换言之,北市的房价负担率还比东京高出3倍!

    这称得上是哪门子的房价修正?又是什麽理由让林全在骗到政权後的短短五个月,突然判定0.85倍的房屋修正率,是一个无法容忍的临界值?0.82可以忍、0.83可以撑、0.84也能咬紧牙根,苦撑待变。

    但0.85倍!妈呀,天快要塌下来了。再不停止打房,北市的房价所得比,恐怕会滑落至14.89倍,这不是世界末日了吗?

    当然,稍微有脑细胞的人,都知道我在说反话,0.85倍的修正率,根本不具统计学意义,甚至还能纳入误差范围中,抛入回收桶。也还是比东京高出3倍没变。然一旦政客骗到选票後,思考模式就会向资产阶级靠拢,向房地产复合体磕头;选前说的居住正义呢?假的!

    那政客骗人,至少社运组织不会唬弄我们吧?难说,再举九合一大选前,把自己搞的风风光光的巢运等社运团体来说。对一群视居住不正义如仇的组织团,听到林全不打房後,是否应该出面抗议一番?

    但我失望了,一窥3日晚的巢运脸书贴文,这个超然的社运组织,居然还在批斗国民党!晚间10点的脸书贴文为:「国民党假照顾弱势、真维护建商!」,但对林全不打房的政策,这几天只字未提。

    如今想想,林飞帆、陈为廷对一分莹的大黑箱不为所动,还情有可原,毕竟他们还是「年纪有够大」的孩子吗,不懂事是应该。但巢运是一群由成年人所率领的社运组织,却对政府坐视14.9倍的房价所得比不为所动,真是怀疑当初夜宿帝宝,是否是为了以後住进来算风水而搞的?

    那台湾的房价该不该打?我认为这是个错误的命题。本岛空屋率如此之高,租金赶不上不动产的资本利得,低利率环境持续了8年之久,最後一次升息为5年前;房屋多头走了四任总统的期间,低赠与及遗产税,均让热钱蜂拥回台。

    这就代表台湾的高房价根本不是来自正常的供需平衡,而是从极富阶级、投资(机)客、营建开发商等各方的炒作所累积的业障。政府无须积极打房,只要央行将利率正常化,调回至至少金融海啸前的水位,对非自助型房屋收紧授信条件,调升赠与及遗产税,落实房屋实价课税,台湾的房价就会不打自正。

    但林全敢不敢做?答案自己填。如果结论是否定的,我不好奇,毕竟行政院只是既得利益阶级的代理人,本来就是假打房、真唬弄。我只是好奇,各位无壳蜗牛与觉醒公民们,怎麽你们安静得像日立冷气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