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人在侧 第210节

作品:《佳人在侧

    霍云蔚道:“臣因自己一个人进宫, 故而到得早,他们拖家带口又或者有老幼病残的,到得晚。门口并没有他们。”

    这一句就给公孙佳解释了为什么没看到靖安长公主等人,她们一大家子, 还得换上合适的衣服、带上人, 确实会更晚一点。公孙佳恢复了冷静, 听霍云蔚继续说:“臣来的路上,已经察觉有些不对, 似乎有些人在往宫门这里涌动,要是没看错,都是些带着兵刃的人……”

    “这个已经知道了!”太子指了指公孙佳, “她发现了才赶过来的。”

    霍云蔚点点头,问公孙佳:“京城的防务?”

    公孙佳道:“我接到消息就先见了余泽, 他已有所准备, 情况不对就立刻关闭城门。又派了元铮出城监视大营的动静,才往从北门进宫,入宫之后听到了敲钟。”

    消息交换完毕, 章昺已经沉下了脸来开始谴责燕王:“燕王置父丧于不顾,扣押宗室、公卿,真是罪无可恕!”

    霍云蔚道:“郡王慎言!燕王可没有扣押什么人,只是拦了一拦而已。一道大道,燕王站这儿边,另一边儿可是征北将军的兵马!双方都说自己在勤王呢!”说的表情越说越冷,唇角带起了一丝冷笑。

    章昺心里一震:“这!”

    太子道:“这个也知道了!”手指又遥点了公孙佳几下。

    霍云蔚道:“还是药王办事仔细!臣跑得更快些,才进宫门,后边儿两拨兵马已在宫门外打起来了!亏得宫门只开了一道缝儿,我催他们赶紧关上了,登高往下一看,先是,司徒等文官、宗正等宗室都骑马奔来,被燕王世子带人拦住了……”

    章晃脑子反应得比纪宸要快得多,先把这一拨人给拦住了“保护”,挟裹在了他们的队伍里。接着继续与纪宸对峙,又一面要叫开宫门。

    太子怒道:“纪宸就干看着吗?司徒他们没有说什么、做什么?”

    霍云蔚道:“嗯,司徒他们倒是斥责来着。可燕王世子说了,他们是来勤王救驾、清君侧的!燕王说,他来给亲爹奔丧呢,不知道为什么嫂子派了她的娘家人,不许他进门。外姓人管起了章家事儿来,哪怕他是个混蛋,也不能叫大哥被外人挟持了,哪怕他当不了家,章家兄弟们有资格的多得是……”

    公孙佳相信,燕王真的会这么讲——他要面对的有一部分是如宗正这样的章家老年人,贺州泥腿子,讲得越直白才能越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才越好传播!

    而且燕王这一手实在是太狠了,对,他非嫡非长,可太子还有俩一母同胞的兄弟呢,继后还有儿子呢!一下子把太子放到一个傀儡的位置上,甭管他之前三十年多么的稳,关键时刻被媳妇儿隔绝了,任谁心里都要瞧他不起。

    公孙佳心想,太子敲钟这是敲得对了,要是再晚一点,指不定燕王还会作出什么夭蛾子来!

    霍云蔚道:“这时候,长公主她们赶到了……”

    “啊!”公孙佳出了一声,“带护卫了吗?”

    “没带多少,奔丧也不兴带多少人,”霍云蔚心说,满天下也就是你,什么时候出行都带两队亲兵,“不过驸马与安国公他们都在,护住了。燕王又劝长公主,道是,纪氏没有少祸害宗室、大臣,长公主是章家的长辈,只管看着,为章家子弟主持公道就行。”

    太子恶狠狠地骂了一句:“燕逆!”章昺心里闪过一丝的慌乱:“阿爹!这!”

    公孙佳问道:“太尉呢?”

    霍云蔚苦笑道:“就是太尉来了,我看事情不妙才跑了来的!”

    公孙佳猛地站了起来:“这不可能!!!”朱勋怎么可能是站在燕王一边的呢?

    霍云蔚道:“猜到了吧?不过没你想的那么糟糕,他犹豫了!”

    太子轻声念了朱勋的名字:“朱勋。”

    公孙佳道:“他还犹豫什么?这样可不行!陛下,请准臣等调兵护卫……”

    章昺急忙说:“阿爹,您先回东宫暂避一下?那里安……”

    公孙佳急急截住了他的话:“郡王!您要把陛下留在这里吗?”章昺这个傻货,是觉得东宫很安全?让亲爹先避一避?还有没有点担当了?你们跑了,把皇帝的尸身留在这儿?那太子可就再也没脸见人了!

    太子摆了摆手,说:“有什么好避的?章明,你去!调动禁卫,不许甲兵入宫!郑须,去请皇后过来!公孙佳,刚才在后宫做得很好!派你的人,去东宫,守好东宫!打开宫门!让他们进来!霍云蔚你去,迎宗室、公卿过来!”

    “是!”

    于是章明按剑跑出,郑须急趋向后,霍云蔚正一正衣冠,走上前去,从袖子里掏出个小包出来双手捧给了太子。太子面带疑惑地接过:“这是?”霍云蔚低声道:“玉玺。臣来得晚,就是为了拿它。里面还有几枚有司的印章,没有它们,发不了旨意。”

    公孙佳则召来了单宇:“听到了?照刚才的办!把这宫里给我洗一遍!太阳出来之后,这宫里作地乱的人手超过一掌之数,你就不用来见我了!”

    “是!”

    单宇扭头叫了一声:“小秋!”小秋带着四个人留下了,五个人缩在公孙佳身后的角落里。单宇又看了一眼,才急跑出去下令:“上马!跟我来!”

    太子道:“事争从权,你来得及时,她们也不用避着。”

    公孙佳心中稍安,直到这一句话,她才在太子的身上感受了一点他与皇帝相似的地方。

    ~~~~~~~~~~~

    太子吩咐完,自己拣了张椅子坐下。

    岷王一直不敢开腔,他觉得自己将能做的都做了,之后再做什么就都是画蛇添足了,可是眼前这个情况委实出乎预料,太子没给他派任务,他想了一下,抄着手站到了太子的身后左边。章昺、章明两兄弟也站了过去,他俩站到了右边。

    太子心情很不好,坐下之后指了指下手一个位子对公孙佳说:“你这脸色还不如我呢!坐吧,也不是什么好身子。”

    公孙佳谢了座,黄喜想了一下,往公孙佳下手站了。

    太子对公孙佳说:“那一年,天也很冷,我到你家里看你,心里想,这么小的孩子,又没了父亲,她倒还冷静。唉,我不如你。”

    “殿下?”

    太子道:“你是怎么熬过来的?我已经开始惶恐了。”

    公孙佳知道,这个时候太子未必是需要一个给他指点或者建议的人,他只需要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轻声说:“我从未从惶恐中走出来。每天都很愁,时常还要头疼。”

    太子轻叹一声:“你很果断。”

    公孙佳道:“您也是。”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说闲话,没多会儿,宗室、公卿们就过来了。霍云蔚走在最前面,表情已经不那么焦虑了,平静地说:“我先去禀报,诸位先在这里等候。”

    进到殿内对太子道:“已经安抚下来了,只是燕王与纪宸各带了二十甲士进宫。燕王要‘保护’公卿大臣不被纪宸给暗害了,纪宸要与他制衡。”

    太子冷声道:“知道了,咱们去看看!”

    一群人跟着太子,往殿前一站。章昺、章明一左右站在太子身边,公孙佳站在章明的下手,岷王想了一下站在她的对面。

    无数的灯笼、火把点了起来,往这里汇集,形成了一个似方似圆的光带,将来人圈了起来。

    他们的队伍本来是有秩序的,包括公主、王妃们,也都排着序列站着。但是由于夹了燕王和纪宸以及燕王“保护”的人,这个队伍就显得混乱了。不过公孙佳是从两军对阵敌我混战里能看出态势的人,一眼扫过去倒也把情况看明白了。

    公孙佳往下看去,发现外婆等人没有在任何一方的控制之下,而是自成一团,稍稍放心。再找赵司徒,只见他与燕王站得颇近,不过看情况也没有与燕王同谋。纪宸那一边也站了不少人,不能说都是纪氏一党,只能说是更加反对燕王。

    公孙佳很想抓着朱勋的领子问一问:“您老犯的什么昏?”不支持纪宸,你也别在这个时候暧昧不清呀!

    燕王这个时候还能哭笑作态,先是作出惊喜的表情,上前两步,继而哭出声来:“大哥!我以为见不到你了!你没有被挟持吗?你到这儿来,咱们一定不叫那起子黑心的贼打你的旗号干坏事儿!”

    公孙佳上前一步:“殿下在宫中,好得很!我们禁卫会保护好殿下的!”只恨自己的声音不够大!

    靖安长公主的声音可就宏亮多了,她向外孙女展示了传说中的“贺州骂街”的威力,指着燕王开骂:“小畜牲放的什么屁?大郎在自己家里好得很!你盼他点儿好!”

    她不管别的,她外孙女儿站这儿好好的,就代表着太子没问题,燕王再这么搞,就是小贱人在犯贱!皇帝死了,她作为一个亲妹妹,难过是肯定的,本来分了几分心思在防范纪家、担忧未来上,结果没想到自己的侄子也动起手来了!自家人捅刀子,可比外人捅刀更伤她的心。

    “哎哟哟,你爹才走,尸骨未寒呐!你个小畜牲就开始了,我的好哥哥,你怎么就走了呢?你睁开眼看看呐……”

    太子却很稳得住,上前一步,手按在公孙佳的肩膀上,对靖安长公主道:“姑姑,别哭,我们都会好好的。”

    长公主哭了起来,燕王是哭不过她的,顺势收声,一抹眼泪,还是拿出在宫门口的说辞来:“大哥,外臣领兵在京师纵马又闯宫城,他们真的不是要谋反么?纪氏世受国恩,却不思效忠,纪氏为一己私力坑害安国公,纪宸虐待部下将领,刻薄寡恩,有功将世之遗孀遗属食不果腹,他们家的狗吃的却是肥肉!大哥,你还要护着他们吗?”

    章晃也为亲爹帮腔,他说又都是纪氏的“不法事”:诸如安排自己的门生、家奴做官,排挤名士、清流。在表功的时候给自己人更好的待遇,为“杀良冒功”的师括等人掩盖。又谈到了“贪墨”,克扣部下军饷、吃空饷……

    活把太子架到火架上烤着了!

    太子不喜欢纪氏,但是这个时候,他不能顺着燕王的话往下讲,讲了,就等于他站队了纪氏。而燕王之前挑拨得也够厉害的,非常的杀人诛心。

    朱勋没有很明确地站在靖安长公主一边喝骂,大概也是因为这个。纪氏太恶心人了,朱勋自己就吃过纪炳辉的挤兑,要是让纪炳辉得势,那大家还能好?但是他又不大看好燕王,燕王之所以是现在才跳出来,富贵险中求,可见之前他的声望、能力并没有达到太子的水准。

    朱勋道:“燕王说话小心些!请殿下给咱们一个章程,咱们也好安下心来发送了陛下!”

    公孙佳眼前一黑,没想到朱勋在这个时候拖起了后腿!她明白朱勋的意思,燕王咱们其实是不很待见的,但是太子你,是不是得给咱们一个承诺?一个让整治纪氏的承诺?

    这个时候跟太子谈条件?

    赵司徒也呆了一呆,站出来说:“燕王、征北,你们两个闹够了吗?陛下英雄一生,你们竟在这个时候生事,还想闹多大的笑话?”他比朱勋明白得多,当然是希望朱勋能快速地把条件谈下来。但是,朱勋话说完了,太子还没动,他就不能让事情变成笑话了。

    章晃则是发现了机会,因为无论是靖安长公主的大骂也好,朱勋的谈条件也罢,都没说纪家好话。他知道自己的情况可能不妙,但是他父子是有军中势力的,还能一博如果什么都不做束手就擒,接下来就只好由着太子作践了。他也想要借这个机会谈一谈条件,至少把事情摊开了讲!

    此时拿下纪氏,他在军中的势力就能与老贺州系的平起平坐了。太子为了江山稳固,也不能马上就对他发难,那他就更有机会了。太子自家后院可不太平,儿子们必有一争,他或可渔翁得利。

    章晃道:“司徒!阿翁走了,要让他走得安宁才是。只为了粉饰太平,就假装无事发生,以致歹人得势、祸乱国家,那才是天大的笑话!我们只求一个公平!阿翁在世,我们自们就求阿翁决断了!”

    公孙佳急得要死!不为章晃,而是为这些贺州功臣!现在真不是谈条件的好时候!无他,纪氏在军中的势力还在!纪炳辉还在外面!就算太子说了,现在要纪炳辉去死,你猜,能不能成?

    公孙佳当机立断站了出来,说:“想要个说法的心我都懂!你们都是朝廷的大臣!却让太子来断案!能断你们的只有天子!陛下已经归天了!如今你们如今混乱,可见国不可一日无君!”转过身来,对着太子跪下,“请殿下即位!以澄清天下!”

    她跪下之后,黄喜跟着就跪:“请殿下即位!”

    赵司徒等人见状也跪下,钟家人更不用说,一齐跪请。接着是贺州勋贵与宗室都醒过味儿来,哪怕旁边站着燕王及其甲士,宗室、公卿们仍然是请太子即位。纪宸等人也一同跪下,声音喊得还挺大。

    公孙佳放下心来。

    眼下贺州勋贵其实是看朱勋的。因为钟祥过世了之后,钟源又出了意外,所以没有能够顺利地成为贺州功臣们的领袖。而她公孙佳呢,根基还太浅!朱勋是郡王,几十年的老将,是长辈。功臣家的纨绔二代、三代们那些服公孙佳的,见到朱勋也都怵。他们更不会完全地服从靖安长公主了。所以长公主也只有骂燕王的份儿,干不了别的。甚至靖安长公主,都不能不认为朱勋说的没道理。

    她最担心的是自己跪下之后没能带动贺州勋贵,则太子就有可能被暂时逼到纪氏一方去了。现在,最好!

    此时,郑须又与皇后赶到了,公孙佳发现他们是被自己的人围随护送来了。皇后已经从“公孙佳真的会杀人”的震惊中恢复了过来,可以说几句场面话了:“大事已定,国家又有君王、丧事也有了主人,我就可以放心了。你主持吧!”

    太子召来霍云蔚拟旨,先是皇帝的丧事,让赵司徒牵头、朱勋为副,主持丧事的事宜。然后是改称呼,皇后成了皇太后。

    朱勋不大懂怎么给皇帝办丧事,赵司徒主持丧事却有一套,说:“该发明诏。还要安抚好京城的百姓……”

    他说的都是一些明面上的仪式之类,水面下的比如军队的问题,就不能公开谈论。他先是让取白布等等,百官、命妇要换装。然后是不同人服丧的礼仪之类。并没有涉及到什么东宫的人怎么升职,也没有说移宫的事儿。

    太子还揣着玉玺呢,扶着太后进殿,还命章昭:“扶长公主进来。”无论是燕王还是纪宸,他都没理,这些人却都跟着进殿了。他们带来的士卒却被拦了下来——章明回来了!他先是在宫门口把这两人带的大部分人给扣下了,又卸了他们的武器,接着安排了一回禁卫的防务,此时才回。

    回来一看,两人竟然还带着护卫,是可忍孰不可忍!章明是个时刻讲“礼”的人,之前被他们带了人来已是难以忍受,只因情况特殊才暂时忍了,此时不再有顾忌,喝令一声,就两双方的人都绑了拖下去!

    太子将一包印玺交给霍云蔚,赵司徒亲自操刀,写了昭告天下的诏令,太子看了没问题,用玺,发了。

    太子接着发令,给霍云蔚、公孙佳二人加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两人从此可以名正言顺的进入政事堂了,并且是“加”以前的职务都还在。这就是所谓“拥立之功”的好处了,原本霍云蔚资历勉强,公孙佳更是过于年轻,但是有了“拥立”,塞进政事堂也没人敢在这个当口说闲话。

    接着,太子说:“你们二人,要与司徒他们同心协力。”

    “是。”

    此时纪炳辉也赶到了,他本来坐镇家中,由纪宸带兵出面,清理干净杂事之后他再好登场。哪知燕王行动也很快,太子又很果断地公布了皇帝的死讯,纪炳辉是等不到一个从容压阵的角色了,只好赶了过来。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黄花菜都凉了。

    太子平静地看着他,说:“司空来了?”

    一旁小宦官递过来一套丧服给纪炳辉罩在袍子外面,赵司徒道:“来,列队参拜吧!”

    纪炳辉深悔自己当时没能与儿子一同前来!此时说什么都不合时宜,别人要拜新君了,你是拜呢?还是先聊你的小心思?

    山呼万岁,太子现在可以称为新君,或曰“皇帝”了。吩咐了一句:“各司其职。”又点了几个兄弟的名,邀他们一同为“先帝”入敛。

    他们还保持着乡下人的传统,儿子亲自给爹换衣服,送最后一程。

    霍云蔚抽空走到公孙佳身边说:“现在不是高兴的时候,城外还有大军,指不定出什么夭蛾子!城门也不能总关着!”

    “朱翁翁今天可真是!不然的话,请他出面就能镇一镇了,也够咱们从容调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