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44)

作品:《重生之易南淮(修真)

    用灵力包裹自身,两人穿梭在密林之间,树枝和藤蔓还没挨近他们就被灵力推开,密密的森林,阳光很暗,为他们自发让开了一条道路。

    易南淮神识强大,他走在前面,挑的路都避开了强大的攻击性灵植和生养在山林间的妖兽,但是他们还是遇到了棘手之事。

    为何停下?我们快到了。王益麟疑惑地问。

    易南淮朝前方一指,摆出了防御的姿态,前面一头呲着牙低声咆哮的巨大妖兽山林中走出,正恶狠狠地盯着他们,只要一找到机会就会扑上来,用它巨大的獠牙和尖锐的爪子将他们撕碎。

    王益麟控制不住退后了一步,用力一闭眼再睁眼,说:坏了,我记得老祖宗有一头穿风猎云虎契约灵兽,风属性的天阶下品灵兽,实力接近渡劫期,速度极快,很难有人能在他爪下逃脱,为什么没有避开它!

    易南淮心中的弦也崩得很紧,这头灵兽等级如此高,他和王益麟一个元婴,一个化神不可能打得过,况且他们一打起来,引发的动静绝对会暴露他们的行踪。

    这头灵兽和你王家老祖宗有契约,又擅长隐蔽行踪,是我疏忽了。易南淮一边说一边在心中想办法。

    只能对不住王家老祖了。易南淮与那巨大的灵兽对峙着,用抱歉的语气说。

    易南淮和那头灵兽比,修为肯定是占不上便宜,他唯一能压制那将他们视为闯入者的灵兽的就只有他强大的神魂,而易南淮手上不是还有一份神魂杀技吗?

    易南淮目露凶光,就拿你这来试试我钻研已久的成果吧。

    于是易南淮将神魂抽出一缕,分神,是神魂杀技的基础,然后那缕神魂飞快旋转立马就绞成了一根尖锐的锥状物。这东西,若不是修炼了神魂方面的道法,根本看不见,于是,王益麟惊恐地发现,挡在他们前面的巨大灵兽的竖瞳突然扩大,里面的全部警惕和凶狠一瞬间扩散。

    轰隆,穿风猎云虎就这样倒在地上,压出一大片凹陷。

    你干了什么?王益麟突然觉得他面前的人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恐怖。放心,它没死,不过醒来后可能会傻一些。

    易南淮手上的神魂杀技全都是一击必杀的类型,但易南淮却不能就此干掉这只灵兽,因为这只灵兽和王家老祖宗之间有契约,它死了,王家老祖宗立马就知道有人闯入。

    不修炼神魂方面的技法的人可能会认为神魂就是一个浑然的整体,研究神魂多年的易南淮却知道,神魂是分为很多个区域的,神魂种子是最核心的东西。易南淮手上的神魂杀技针对的大多都是神魂种子。

    除此之外,在神魂里,有些地方控制记忆,有的地方牵扯神智,有的地方主管行动,还有一个区域是契约之地,刚才易南淮攻击这头穿风猎云虎时就根本没有针对它的神魂种子,也专门避开了它和王家老祖宗之间的契约,这样,王家老祖宗就无法察觉到什么了。

    不过,神魂杀技的威力毕竟巨大,就算易南淮特地控制了威力,也还是波及了这头灵兽神魂的好多区域,这样一来,神魂本就弱于人修的灵兽,灵智肯定会被影响。

    快走吧,我们要更小心一点。易南淮走在前面,绕过了灵兽庞大的身躯。王益麟跟在后面,上挑的眼睛更加高深莫测,他在算计些什么。

    跟着易南淮走这一趟,让他看到了这个人身上更多的不可思议,也许这还只是冰山一角,王益麟对易南淮此人的好奇越来越重。

    下面的事就顺利很多了,王家老祖宗不在驻地,他们又解决了那头作为威胁的灵兽,很快他们就摸到了藏书之地。

    这七栋藏书楼和泉上学宫里的其他藏书楼都不一样,虽然它们的形制差不多,但是给人的感觉十分不同,易南淮和王益麟站在外面,仰头眯眼看着这些藏书楼,感觉到了一种悠悠岁月的力量。

    虽然泉上学宫其他九个学苑里的藏书楼也经历了很久的时光,但两者之间是不同的。九苑中的藏书楼有人气,它的古老像是被人经常拿在手里把玩的古董,上面有一层厚厚的被人摩挲得发亮的漂亮包浆。

    而这里的藏书楼不一样,它像是一个遗迹,像是隔了成千上万年才被人发现的古城墙上的一块长着苔衣的青砖。它更能让人的心灵受到撞击。

    易南淮看着被高大古木遮蔽着的藏书楼,发现,这些藏书楼都不是单独的建筑,它们之间有各种不同形式的勾连,或是空中栈道,或是地上的长廊,或是青砖地板,或是从这栋藏书楼长到那栋长书楼的藤蔓古树。

    易南淮能看出这些古树藤蔓都不是自然长成的,而是有人专门这样培育的。当初建造这个建筑群的人一定废了很多心思。它们屹立在杳杳幽深的山林之中,如此之久,就像专门等着什么人。

    让易南淮觉得,他这一脚踏进去,揭开的迷雾,兴许会完全突破他前后两辈子的认知,改变很多的轨迹。

    作者有话要说:  我明天要回一趟老家 ,老家,你们知道的,信号什么的别奢望了,所以明天的更新,我会尽量保证,但也很可能会顾不上。小可爱们担待一下。

    第64章 所谓真相

    端瑞道友, 我们走吧。易南淮深吸一口气,就要踏入进去,王益麟却落后几步, 没有回答。

    待易南淮走了好几米远, 发现他并没有跟上来,回头疑惑地看着他, 却听他说:长逍道友,你确定我们真的要进去吗?

    王益麟目光深深, 不知在思虑些什么。

    不然我为何要到这里来?

    说完这句话, 易南淮不等王益麟就自顾走了进去, 然后,王益麟最终还是跟了上来 。

    站在第一栋藏书楼前,易南淮顿步, 对王益麟说:本来想分头行动的,现在看来端瑞道友只能跟着我走了。

    有什么麻烦吗?王益麟问。

    有法阵。易南淮脚步漂移,一边查探一边说,不过, 这法阵虽然厉害,到底是老祖宗辈的东西,年久失修, 且都被研究透了。

    这是一个攻防一体的法阵,不罕见,只要检测到有人硬闯就会发动攻击顺便发出警讯,但是只要推测出法阵里设定好的路线, 就能很顺利地通过,也不会生出事端。

    易南淮研究了一会儿 ,就找到了正确的路线,跟着我的脚步,以防别的藏书楼这有这种东西,端瑞道友还是和我一道吧。

    王益麟背手跟在易南淮后边,状若无意地问:长逍道友身上还有多少本事是我不知道的?

    也许很多,也许很少。易南淮看到没看他,眼睛一直盯着越来越近的藏书楼大门,终于,推开颜色不再鲜活的大门,两人都被眼前的的景象震惊了。

    没想到,这藏书楼表面和泉上学宫别处的藏书楼一样,但内部却别有洞天。

    泉上学宫别处的藏书楼和大多数藏书楼的规制都是相同的,一层一层,有楼梯连接,需要通过楼梯进到上一层去。但这里的藏书楼完全不一样,它的内部整个都是空的,四周都是书架,书架一直顶到了楼顶,抬头,可以看见藏书楼盖瓦的颜色和横梁。

    从门边有一条一米来宽的带扶手的梯子,沿着四周的藏书架往上攀爬,一直到顶。

    然后,在中间,矗立着六座高高的正方体架子,凹陷进去的地方,规律地悬浮着一块块玉简,玉简上散发出一阵一阵的幽光,易南淮观察那些架子,深色的木纹上有不明显的符纹,这些符纹在保护这些典籍,玉简受其作用才会散发微光。

    易南淮将藏书楼内部看了一周,发现里面的所有典籍都放置得很规律,四周的书架上,下面部分放的是一卷一卷的玉简,上面部分放的是一册一册的纸质书籍,而中间的那六座书架放的则是一块一块的玉简。

    整个藏书楼内部充斥着一种井井有条的沉重感,仰着脖子才能看到顶的数量巨大的藏书,让人不由地望而却步,平白生出一种不敢擅动的敬畏,敬畏这些一卷一卷,一册一册背后的在历史中留下或深或浅,或浓或重痕迹的人与事。

    在这样的地方,易南淮是一点也不敢掉以轻心,他先仔仔细细查探了那些书架上的符纹,搞清楚它们的用途,了解有没有会给自身带来麻烦的符纹,好在,这些符纹都是为了保护这些典籍所刻,用途只是简单的清洁以及防腐防潮防虫,倒是没有针对人的。

    毕竟王家前几代家主,建造和丰富这七栋藏书楼的人也想不到,有人能没得到允许就通过层层守卫,潜入到藏书楼内部来。

    松了一口气,易南淮转身对等待他的王益麟说,端瑞道友,我们开始吧。

    ******

    将神识从一枚玉简中抽出,然后把玉简放回去,任其在原本的位置悬浮,因符纹的作用散发幽冷但十分纯粹的清光。易南淮用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运转身法慢慢落在了地上,他想,有些东西他大致搞清楚了。

    现在是他们进入藏书楼的第八天,易南淮身处第七栋也就是最后一栋藏书楼内,而王益麟还在第五栋藏书楼。

    因为他的神魂强度差易南淮很多,不可能跟得上易南淮的阅读速度。

    一切都明朗了,历史的迷雾被拨开,但易南淮却没有很惊讶的情绪,反而有种原来如此的了然,毕竟在来泉山学宫之前他就有了猜测,而现在,这七栋藏书楼中典藏的汗牛充栋,有用或没用的藏书证实了历史和他的猜测并无太大出入。

    他现在终于知道那位黑衣仙长的身份了,他的的确确是一位魔修,名叫仲梵,傲天仙长的至交好友,曾经的魔修势力中第一门派弥南宗的仲字辈弟子,早在十几万年前就已经得道飞升。

    这很奇怪不是吗?按照现在藏元界固有的看法,魔修阴险狡诈又上不了台面,难成大器,不可与群,什么时候有了所谓宗门,还有什么第一门派的概念?魔道就是歧途,怎么可能能修炼到飞升成仙?

    易南淮只能说,这所有种种,不过是人为捏造的谬论罢了。

    那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亘古之前,藏元界修真格局初步奠定,因为对大道的不同理解,人类修士分化成了两个派系,就是道修和魔修。在求仙一途中,道修求稳,生命至上;而魔修追求效率,从不避讳危险与剑走偏锋。

    道修注重过程,魔修唯结果论。

    这体现在道、道法、技法上就是,道修对道的理解更为中规中矩,道心更稳,而魔修对道的理解更为极端,道心也更容易动摇。

    道修修炼的道法多走的是稳扎稳打的路线,结果是修为提升慢,灵力浑厚却不够锋利,魔修修炼的道法使他们修为进阶更快,灵力威力更大,但也很容易出现灵力暴动的现象。

    道修习惯的技法杀伤力没有魔修的技法高,但却更好掌控;魔修青睐的技法威力强大归强大,但却很容易失控。

    并且,道、道法、技法,本就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体,道修魔修在修炼道法技法的过程中也会影响他们的道心,这就是为什么魔修道心受扰的几率比道修高。

    当然,这些也都是相对而言,因人而异的。

    道修也有性格激烈,对道的理解比较尖锐,施展的技法也比较暴力的,譬如,现今钧阳剑宗掌门门下大弟子,玉面修罗辉历。魔修也有性格温和,对道的理解比较保守,施展的技法也不那么强势。

    反正作为魔修,易南淮凭借着非凡的掌控力,就没出现失控这样不优雅,不体面的状况。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魔修走错路的几率的确比道修要高,搞事情的比例也比道修高,因为他们的修为进阶太快,而道心却是需要时间和经历才能磨炼出来的东西,过强的实力却没有相匹配的心性,容易出问题也是正常的。

    曾经,在藏元界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道修天骄为天才,魔修天骄多鬼才。足可见道修魔修之间的差别。

    但不管怎么说,道修与魔修的差别就是风格不同而已。没有什么天生的道修为善,魔修修为恶。

    不同的风格是自打世界存在就存在的东西。就像为什么会有魔体?如果魔修为恶,天道为什么要创造像是为魔修量身打造的魔体?不过是天道给予修士的馈赠原本就有不同的风格。

    魔修和道修的区分本就是后天才演化出来的,就像魔体原本也是灵体一样。

    没有谁能强求所有人都要走一样的路,有些人喜欢平坦大道,有些人喜欢崎岖陡峻,但只要是路,就能通向目的地。魔修不过是走了另一种不同原本道修的修炼风格而已。

    那么,要探寻现如今这种道修魔修之间畸形不符合历史的关系为何会出现,就要从十万年前的那场大灾说起了。

    在傲天仙长那个时代,道修魔修还是平起平坐,两分天下的。道修魔修之间虽然对彼此有偏见,但也不得不承认彼此的长处,谁也奈何不了谁。

    然而,魔修的第一门派,也就是仲梵仙长的那个门派,在十万年前横空出世了一位绝世鬼才,他是藏元界万年难遇的修士,天资出众到令与他同时代的修士感到绝望,并且,他野心勃勃。

    一个实力强大,拥有绝对领袖能力的魔修,还拥有疯狂的野心,可想而知,他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这人带来的恐惧太过根深蒂固,一直到现在,所有人都在避讳他的名讳,所有的藏书中都缺失他的清晰人生事迹记载,就好像知道了这些会引来不可估量的灾难一样。

    姑且叫他魔头吧,易南淮上辈子也被叫过魔头,古往今来的路数总是不会差太多。

    十万年前,此魔头收服了整个魔修势力,成了魔道之主,并利用魔修的性格缺陷宣扬魔道至高论,他和他的信徒看不上半壁江山,想要君临天下。

    但是,魔修道修本就势均力敌,根本没有谁比谁更强,道修怎么可能束手待毙,他怎么可能做到让魔修一家独大,不可避免的,此魔修走上了歪路。

    之前曾说过,魔修多鬼才,此魔修更是鬼才中的鬼才,他创造了魔物,用他的信徒为实验品,然后掀起了魔道之间的大战,这就是所谓的十万年大灾。

    这场大灾持续时间太长了,长到太多的人死去,连那魔道之主都不太记得发起战争的初衷,只知道魔与道之间,不可调和,你死我活。仿佛他们生来就是这样的。

    结果自然是魔修败了,毋庸置疑的。然而他留下来的后遗症却成了整个藏元界难以抹除的伤疤。魔修全军覆没,几乎全部变成了毫无理智的魔物,现在还在威胁着藏元界的安全。道修元气大伤,传承断代,同时,剩下来的道修被吓破了胆,从此将魔修与恐怖对等。

    易南淮终于知道今天这个局面是怎么形成的了。

    从那场大灾中存活下来的第一代道修决定抹杀魔修,而抹杀的方法不过就是销毁所有相关的典籍记载,尽可能的杀死魔修和身负魔体的人,阻止魔修再产生新生力量,伪造证据抹黑整个魔修以及其传承,将魔修推到天下的对立面,倾整个藏元界修士之力,遏制魔修发展

    目的在于从根本上防止魔头再生,悲剧重演。同时,这场大灾也在道修心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并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到如今,魔修已经被踩入尘土,道修却依然克服不了对魔修深入灵魂的恐惧与颤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