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清凉寺里三个月

作品:《燕赤霞伏魔志

    赠剑仪式第二天,苗道一就要离开华山。

    燕赤霞启程相送,一路上,苗道一沉默不语。直到快要分别之际。苗道一望着眼前的燕赤霞欲言不语,张嘴数次才嘴里说道:“贫道此次回山之后,不再轻易离开,也不再过问世事。若是日后有难,你可写信来南山,或者是直接来重阳宫见我。”

    “是,谢谢大真人关爱。”

    “关爱?呵呵……,或许吧。贫道能帮你的也就只能帮到这里,以后是福是祸,难以预料。其实贫道的意思还是……。”

    “唉,算了,贫道还是不说了,免得让你心里为难。……好自为人,好自行事,好自珍重。”

    苗道一嘴里连说三个好自。嘴里道:“若是有事,三五年内你来找我,或许贫道还能出手相助,若是再往后,……就怕是难了。”

    “三五年?……大真人何出此言?”燕赤霞闻言乍愣。

    “呵呵,就是三五年。贫道已经年过九旬,一百岁就在眼前,长生不敢指望,但再活个三五年却相信还是可以滴。”

    苗道一站在路边,捋着长须呵呵笑着,但脸上却是一片平淡,无悲无喜。目光深邃!

    只有三五年?

    燕赤霞面色一变,眼光不由自主的打量着身前的老人,以前他也知道苗道一年老,但不想却是已经年过九十,就要一百岁了?

    在他的记记里,苗道一或许就只有七八十岁!

    然而……。

    然而,细想之下,燕赤霞才发现苗道一所言不虚。完颜德明已经担任全真教主职务已经二十年,而在苗道一担任教主之位还在对方之前,而且两任教主之位中间还隔着十余年。

    若句话来说,苗道一从第一次出任全真教主至今,时间已经过了四十年,如果以苗道一五十岁成就神形丹鼎,从而出任全真教主职位来算,他老人家也早已经是年过九十。

    没有求的长生大道,没有成就虚空丹鼎,人类最多的寿命也是百余年出头,而两年关苗道一与蛇龙斗法,身受重伤,调养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好。想来这也是会严重影响其寿数!

    想到这里,燕赤霞的心里不由得有些黯然,脸上有些忧色。

    燕赤霞虽然是受苗道一所累,这才被妖魂附体,难死难生,但作为天下知名人物,苗道一当时没有诛杀燕赤霞,反而一直帮助他。燕赤霞不能不领这份情,而对方也的确一直在帮助他,也帮他不少。陈仙人和灵药之事不说,单单只凭燕赤霞与完颜德明交恶之后,完颜德明没有倾全教之力对付他,燕赤霞已经足感深情。

    燕赤霞担忧,自然是收在苗道一的眼里。

    “人生自古谁无死,贫道活了近百年,眼看着就要过百岁,何忧之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更何况是百岁。你应感到开心才是!”

    苗道一呵呵笑起,不过随后又正色道:“你也别担心,若是三五年没事,想来以后也多半是平安无事。三五年之后,就算没有全好,相信你也可以短时间离开轩辕剑,不用背着它上朝,再过得些年景,年纪老了,找个深山老林、僻野之地隐居,想来也能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勿要担忧!”

    说过之后,苗道一再没有拖拉,不说其它,踏上路边的马车一路远去,燕赤霞和华山派众人路边相送。

    苗道一走了,燕赤霞心里一片黯然。不过他也没有在华山派久待,按照苗道一的提点,来到了清凉寺。

    赠剑仪式过后,善因和尚就先一步离开了华岳观,燕赤霞是独自一人赶到了清凉寺。

    虽然清凉寺和华山派同属华阴县,但距离却是不近,也有着四五十里的数程。

    到了清凉寺,没有多言,早有知客将燕赤霞迎到了善因和尚的禅室。而寺院门口相迎之人,还是当初那位沉默寡言而又有内秀的木讷和尚。

    “大真人有言,佛经能压制化解在下的心魔。燕某乃是凡尘中人,不敢妄自揣测大真人之意。然在下也是曾经常博览佛经,《金刚经》更是经常有阅读,而其中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更是了然于胸。为何却是没有半点效果,或者是效果不佳呢?”

    “还请大师教我!”

    燕赤霞向着善因和尚施礼。问出了数日来一直压在心里的疑惑。

    燕赤霞会前来清凉寺,善因和尚早有知情,听到燕赤霞的问话之后,面上微微一笑,继而高宣佛号。

    “阿弥陀佛!”

    “燕相公乃是进士出身,又学得道门法术,如今修为更是有着神形丹鼎的境界。相信相公一定知道无论做什么,都讲究‘悟’。”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讲究的悟。而道家讲究身性两修,于静室中打坐,领会天地自然之奥义,也讲究的是悟。而佛门亦然。”

    “读书时要朗读、要默记,道家要打坐、要静会,而佛家的真义就在于诵,就在于唱。”

    “诵……,唱……?”

    “正是,佛家奥义虽然也讲究意会,讲究心通。但与道家相比,它更需要静。”

    善因和尚嘴里说道:“这里的静,并不是指环境的安静、清静,而是内心的清静。禅心就是指清静寂定的心境!安静的环境固然可取,道家就是以这份清静来领会道法与自然的相同和差异,然后以求长生。而禅宗、佛门,却是在经文中取得清静,让心沉浸在清静之中,心如莲花,念如菩提。”

    “与道家相比,佛门道理相同,然而浏览经书虽然可以让心境清静,然而想要效果更佳,以燕相公的状况,还需要在佛音中才能更进一步。”

    “佛音中更进一步……”

    燕赤霞喃喃自语,继而眼前大亮。道:“这就是大师说的佛门的诵和读?”

    “正是,燕相公心境难平,故此才会心魔发作,只靠单一的默念虽然有些效果,但见效不大。不防试试在敝寺小住些时日,听听比丘、僧人念经,或许更容易有所感悟。僧院中晨钟暮鼓,皆是佛理。”

    “燕相公用心体会!”善因和尚说完之后,再也没有说其它。

    用心体会,就是用身体和心思去领会。燕赤霞自然知道善因和尚嘴里说这番话的意思。就是让他在清凉寺小住一段时间,听听寺院里的和尚念经,感受僧院里的意境,以求心态平和。从而避免、和化解心中之邪气。

    僧院,燕赤霞早就很是熟悉,圆觉和尚所在的龙潭寺,燕赤霞就不止去过一次,经常性的前去看望对方。

    然而

    那时候的燕赤霞的心境与现在不同截然不同。

    当时去了龙潭寺,燕赤霞多半是找圆觉和尚吃肉喝酒、吹牛打架,哪里还有什么听院里那里和尚念么佬子佛经,没有说出他们念经扰人,这已经是看在圆觉和尚的情面上。更不要说在佛音中去理会什么,或者求得安静、清静之心。

    从方丈室离开之后,燕赤霞就在寺院的僧人安排在住了下来,就住在清凉寺的香房里,一个单独的小僧院。

    每天晨起,听着清凉寺的数百僧人诵经,早课、晚课,晨钟暮鼓一个也不曾落下。

    来到清凉寺求助,再经过善因和尚的特意指点,燕赤霞心里此时已经有了不一样的心思的意境,每每僧人们诵经之时,他就在旁边打坐,慢慢领会。

    沉下心思,渐渐的,燕赤霞感受到了不同的东西,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数百人念经,肃穆的表情,庄重的仪式,僧人的每一个举动,都让燕赤霞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佛音绕耳,气势恢弘又稳重宽厚,让燕赤霞心里很多就深入其中,心里一片宁静,清明无比,不但心态平和,更难得的是有时在修炼中久悬未决的疑惑也豁然开解。

    道家的修炼,居然在佛经的氛围中解开,让燕赤霞的心里无语。然而他更看重的是这种气氛。在僧人们唱经,佛音绕耳下的心里宁静。

    宁静,是的,就是宁静。

    在这一片宁静中,燕赤霞感觉受这一方世界的每一个差异。

    他已经不在局限于每天跟随着清凉寺的众僧一起念经,早课晚课。而是经常在佛声中望着头顶的浮云,脚底下的蝼蚁,还有身边的一草一木,花果林石,感受的身边的每一份变化,感受和意会着这个世界的变与不变,静与不静。

    没有忏悔,没有菩提心,更没有救苦救难的成佛宏愿。

    只有切切实实的感受!

    燕赤霞的内心清静无比,没有丝毫波澜,以一颗平静的心感觉着世间的一切,无喜无悲,淡看花开花落。

    燕赤霞感觉到了佛音的神奇,从此不再默守成规,经常性的一个人在香房中打坐,以道家的打坐方式,唱着佛家的经典。

    他的香舍中,经常唱诵《金刚经》的一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燕赤霞住的忘我,行的清静。

    时光在不断的流失,岁月飞逝。

    这一天早饭过后,清凉寺住持善因和尚带着一名小比丘来到了燕赤霞居住的僧院。

    “燕相公,时间不早了,你已经可以离开。”

    “时间不早了?”

    燕赤霞面色一怔,继而抬头四望,这才面色恍然,嘴上微微笑道:“的确是不早了,不想在这清凉寺一住就是数月,如今已是落叶飞黄,已是深秋了。”

    “谢谢大师,在下这就离开清凉寺!”燕赤霞没有迟疑,对着善因和尚施礼。

    “不劳远送!”

    燕赤霞收拾行礼,再次对着前来眼行的善因和尚和那小沙弥行礼,骑上马就踏上了离开清凉寺的山道。

    善因和尚没有说燕赤霞病是好是坏,昔日的心魔是否已经化解,法相庄严。而燕赤霞面上虽然挂着淡淡的微笑,但是心态平和,心里无喜无悲。

    就这样,燕赤霞单人独马,又走了几天几夜,再次回到汴梁城。

    燕赤霞的心里相信心魔没有完全被化解,但是的确是心态平和,虽然之前曾经有服用过清心寡欲的汤药,但其相信佛音对他的心魔一定有压制或者是化解的功能,只是效用如何,还要观后效。而此行最主要的心获,是让他的心态得到了清静,从此更加平和和自然。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能得到这样的收获,燕赤霞安敢再求其它!

    回到汴梁城,燕赤霞就住在家里,除了公务,再也没有其它,一心一意的陪着妻子杨灼和新儿小成桂,似乎乐在其中。

    然而随着局势的慢慢转变,燕赤霞的心里隐隐的开始担忧苏晨素,以及其姐苏嫣然的安危。

    燕赤霞离开临清之后,苏晨素只是在最初来过一封信,离燕赤霞离开的时间只有数日之隔。

    苏晨素在信里没有多说其它,只是说离开了临清县城。这让燕赤霞心里很是担忧,不知她是不是与其姐苏嫣然一起离开。苏晨素在信里根本没有说清楚,只是说去了青丘。

    汴梁城离临清县不远,只有数百里的路程,青丘离汴梁更近,两者只有不到两百里的路程。

    然而,燕赤霞却是没有等到苏晨素的进一步消息。

    因为是清凉寺呆了三个月,燕赤霞刚刚回到家里不久,生怕是因为自己离家不在,因此苏晨素没有前来。于是乎,他又在家里等候了半个月,苏晨素依旧没有消息,让燕赤霞的始终没有成行。

    一开始的时候,燕赤霞的心里不急。

    青丘离汴梁不远,更是韩宋势力范围内,他以为苏晨素如是遇到麻烦,或者事情办妥之后,相信她一定会上门。

    当初离开临清之际,燕赤霞与苏晨素就曾经这样商量过,达成了一致。因此,这段时间燕赤霞一直呆在家里,有心补偿妻子杨灼陪着对方,以尽心中之情意。

    然而,随着时间过去。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不出几个月的时间,天下情势大变,燕赤霞的公务骤然加紧,燕赤霞有心之下,却是愣是没有办法抽出时间前去临清或者是青丘寻找苏晨素和苏嫣然姐妹俩。

    韩宋定都汴梁之后,形势一片大好,三路北伐军狠狠的打击元廷势力,动摇了对方在中原的统治,毛贵大军更是兵临到了通州,威震大都。然而兵力在外,汴梁附近却是空虚,元廷兵马竟然开始围困汴梁。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不出几个月的时间,天下情势大变,燕赤霞的公务骤然加紧,燕赤霞有心之下,却是愣是没有办法抽出时间前去临清或者是青丘寻找苏晨素和苏嫣然姐妹俩。

    韩宋定都汴梁之后,形势一片大好,三路北伐军狠狠的打击元廷势力,,元廷兵马竟然开始围困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