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

作品:《风流奸臣(110章全)

    势力仅限于霸上北军,对长安的政局影响几乎为零,而且他常年带兵,几乎不着家,对质子事件能起的作用也几乎为零。

    现在姐姐和侄儿唯一能靠的就是宋誉这个浪荡子弟。

    宋誉是郎官,这个官职在如今的汉廷是一种无职务、无官署、无员额的三无闲散官职,而且不在正规编制之内,虽然明面上的任务是殿廷侍从,但是这个职务在如今的汉宫和许多郎、卫相叠,故而宋誉这个郎官之职有和没有并没有太多区别。

    所以宋誉和宋忌相比,有足够的时间。

    而且最为重要的一点,作为西都长安的地头蛇兼地痞流氓的头目,宋誉有许多的人脉关系。

    虽然这些人脉关系,在真正的达官贵人们眼里,几乎不堪入目,但是对于现在的宋誉而言,已经足够。

    何况宋誉还是王家情报组织王网的高级督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几乎大部分的每日情报都要经过他的手里,让他对长安的每日发展变化,都了如指掌。

    现在宋誉要人为他卖命,所愁者唯有钱字。

    “钱,钱,钱……”随着马车的颠婆,宋誉以手抚额,有些烦恼。

    宋誉作为唐县男爵,有田有地有人,是封建时代的大地主之一。

    但是天可怜见,作为长安的知名败家子,以前的宋誉只差没有去吃软饭,哪来的余钱?现在是本月初七,距离下月初一,还有二十多天的时间。

    而宋誉的任务,便是在这二十多天弄到足够多的钱,然后去招兵买马,集结起一个游侠儿队伍。

    “行商?”宋誉的脑里想起制酒、制盐、制一些后代的东西,但是转念又暗忖道:“我家好歹是官宦人家,一旦行商,被那群类似明朝锦衣卫的绣衣御史们发现,少不得要被参个半死。

    ”“学穿越众写书赚钱?”宋誉脑里刚冒出这个念头,便被他马上否决,这个时期的汉廷可不比唐宋明清,刚刚经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世间认字的人都少,你还写书卖钱?难道学曹雪芹,饿死之后,小说以一个无奈的太监形式传播出去?而且现在流行的是汉赋类,不兴小说体裁,何况还没有活体印刷术,纸张都没有发现出来,你写在竹简上,每天要几更?一更要多少?多久能写完?宋誉在车里拿捏思索的时候,宋忠驾驶着马车拐入到了东市,再过几个街口,便会到章台街。

    一阵喧哗声从前面传来,轺车停了下来。

    宋誉有些皱眉,问道:“怎么了?”狗腿子宋忠的声音从车辕上传来道:“三爷,前面有人闹事,挡住了去路。

    ”东市是平民交易区,极少会有达官贵人来此,宋誉在车后被两个狗腿子的背影挡住,看不到前面的情况,当下不耐烦地道:“你们两兄弟睁大眼睛上去看看,如果是些寻常人,就把他们打发走,莫要挡着道。

    ”宋忠宋实两兄弟刚刚要答应,前面的喧哗声更大了起来,接着宋誉感觉到车身一退,接着外面传来宋忠霸气十足的叱喝:“你们这些不要命的贱民,胆敢冲撞我们宋男爵的车驾,这是找死吗?”前面有叱喝声,有起哄声,有拳打脚踢的声音,更有女子的呜呜声。

    宋誉从轺车上站起来的时候,狗腿子宋忠正在拿着马鞭打人,打得围绕到周边的东市人纷纷抱头后退,而有两拨人仍在厮打正酣。

    “三爷?”“秦学生?”宋誉还没从马车上跃下,厮打的双方都认出了宋誉。

    作为打小厮混在市井里的流氓头目,宋誉和他哥哥宋忌的名声在长安闾里市井间流传得颇响,有些后世黑社会大头目的感觉,而且即使是在宋家发达后,宋誉依旧喜欢在市井里厮混。

    现在跟随在宋誉身旁的宋忠宋实,以前就是市井间追随宋誉的手下,在宋家发达了之后,干脆签了卖身签约,成了宋家的奴仆。

    宋家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对他的称呼,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其中一伙的为首一人点头哈腰的上前来请安道:“小子糊涂,小子糊涂,瞎胡闹挡住了三爷的车驾,真是该死。

    ”这人虽然自称小子,却是一个魁梧大汉,而且满脸络腮胡子,实在和小子沾不上边。

    宋誉指着他,从原本宋誉的记忆库里找寻此人的影响,道:“你是,你是……”这人弓着腰身,陪着小心道:“三爷,小子是乌闾的李大门,昔年还曾跟在宋大爷的身旁讨过几年的饭吃。

    ”“哦。

    ”宋誉虽然想不起来他是谁,不过明白了过来道:“你跟过我大兄?”李大门点头哈腰道:“有幸有幸。

    ”宋誉点了点头,听到旁边有个女子又在喊他:“秦学生?秦学生?”宋誉偏过头一看,一张薄怒着的俏颜印入眼帘。

    这是一名二十八、九的少妇,所穿的是庶民妇的荆钗布裙,别着一个已为人妻的朝云近香髻,垂着几缕青丝而下,竟是一个风韵十足,已经完全熟透了的美妇人。

    而且这妇人肤白胜雪,双目如月华,一副如花颜容,因为刚刚厮打了一阵,鬓发有些零散,香汗濡湿,有些贴在衣裳上,更是衬托出她丰腴之极的身段。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她束胸前随着她呼吸而为颤巍巍着的饱满凸起。

    宋誉瞧着眼神一凝,暗自惊叹道:“真是一副好胸器。

    ”第008章【美艳师母】“你是秦学生?”那个美妇人手持着从边上摊位上拆下来的一根细柱,一边横放在手,一边盯着宋誉,满脸的诧异。

    “这位大娘子。

    ”宋誉很显然一时记不起对方,而且他也不姓秦,不过见对方好像都认识自己,便想做了个和事老,让双方调解矛盾,就此散去,他刚想开口调解,却忽然想起来对面这美妇人是谁了。

    宋誉指着美妇人道:“你是云先生的……你是云师母?”那美妇人美目瞪大,满是不敢相信道:“天啊,你真是秦学生?”然后掩嘴道:“你是爵爷?”宋誉有些讪讪,点头道:“不好意思,师母,欺瞒了你们许久了。

    ”…………这个时代汉廷没有独尊儒术,读书人很少,而儒生更少。

    汉廷到了现在,还没有官学,即历史上的太学之类。

    而且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大量的儒家典故丧失,民众十有八九皆愚。

    三国中,齐地最好,有孔书的传承,而且还有不少大儒,在韩信的支持下,独尊儒学,儒学在北齐国极为昌盛。

    而作为关中的咸阳惨案发生地,西汉的读书人那真是少得可怜,而且汉廷推崇道家,信奉无为而治,对于儒生大为排斥。

    在西汉,想要读书知古今,明事理,条件极为苛刻,而且一般人也缺乏兴趣。

    只有大门大户,乃至于权贵人家,才有识字的资格,而且大多是道家的典故书籍以及汉律。

    这些年,也有北齐国的儒生乃至于大儒进入到西汉弘扬儒学,想要西汉学习北齐一般,将儒学独尊,只是效果甚微。

    宋家出身卑微,宋忌从小打到大,虽然这些年一直在努力识字,不过进展不佳,只能简单的看懂往来书信。

    而民塾大多是西汉权贵人家的专属教学课堂,除了自家人,其他人?只能是呵呵了。

    宋忌一心盼着宋誉能文武双全,光耀门楣,但是奈何宋誉臭名扬与长安,这等人读书,这不是有辱斯文吗?高官大阀的专属私塾送不进,而民间的私塾在长安几乎没有,所以宋誉当了十多年的文盲,直至云严的到来。

    云严是北齐国的大儒之一,精通《周易》与《春秋》,又被世人称之为“周春”。

    云严在长安广开讲坛,专讲《周易》与《春秋》,并且与多家争辩治世之学,只不过效果微乎其微,别说引起西